工作時間佔人生的百分比,越來越高。不論是剛踏入社會,或中年衝刺,或老年終將退休; 不論是叱吒風雲的事業,僅能糊口的工作,甚至打工遊學,都可以想想,看似做牛做馬的工作,從早忙到晚,勞心勞力,究竟是為了甚麼?
有人說是為了生存,有人說為了人際關係,有人是為了服務,有人是為了自我價值。我概括來說,是為了改變。
剛開始,是為了改變經濟,創造財富,之後改變人際關係,有了人脈或老友,登頂後又創造高峰,改變聲名或權勢。有一天,這改變會停止,不再有感,甚至,感到下滑,感到失去,因為失敗,感到痛苦與空虛。
我的領悟是,這佔據生命極大成分的工作歷程,可以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好。經濟,關係,能力,成就,知識,與心靈。前四項淺顯易懂,我想說說後兩項。
我承認工作中帶有機運,甚至也許有些命定,但成果當然不是僥倖得來。我認為,工作中,經由體驗與領悟,真正所學習到的,就是知識。知識可以傳授甚至傳承,就如商道。日本的經營之聖,稻聖和夫先生,所作所為就是商道的展現。經商是人類的主要活動之一,能利人利己,和合成事,真心誠信,創造進步的原則,就是商道。而工作中種種考驗,讓我們學會溝通,領導,就事論事,大公無私,開會整合,激勵士氣,決策執行,賞罰分明,承諾當責,等等,都是工作領域的珍貴知識。
知識的學習,來自失敗時的領悟,可能比成功時還要多。要能轉念,將失敗與挫折當成一門功課,學習的心升起時,知識的門就會開啟。如何從失敗中學習? 先從接受事實開始,再探索,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。知識造成行為的改變,通常也是因為內在認知的改變: "我願意改變",而非僅是要求別人。
其次,工作中累積的壓力,觸動的情緒,漸漸形塑我們的個性。或謙虛,或高慢,或粗橫,或文雅,或任性,或明理。加上演變中的價值觀若是扭曲,人格就會貪吝,刻薄,或是海派,或是慷慨,忌妒,甚至陰險,狡詐,城府,或是開朗,坦誠,或是樂觀,或是悲觀。當看到童年照片,或幼年好友,才發現純真不再,心靈上傷痕累累。
我們要有紓解情緒,釋放壓力,珍守價值的自覺,才能保守心靈,不至於因工作中而大量損耗。因此,有財富,有權勢的人,需要有靈性的修持,才不會腐朽。被壓迫,辛勞的人,也需要靈性的覺知,才不會耗損。
總之,工作或事業有成有敗。有煎熬,有喜悅,有順境,有逆境。以知識的成長而言,有得無失。心靈的成長,可以有領悟,小心勿迷失。知識與心靈,是我認為,人生的工作歷程中,最重要的任務與目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