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。
公司的挑戰有三,立即緊迫 如法律問題,財務金流,客戶遠離,人心浮動等。中期如競爭力,成本效率,客戶滿意,品質良窬,制度組織彈性等。長期則如轉型創新,商業模式,基礎研究,員工更新,全球佈局等。
因之,也有三種領導者,目標導向,或救急,或持續改善,或可打下長期根基。就看是否與挑戰相符。
因之,董事會仍須為實質授權機構,根據挑戰的演變,任免領導者,以免誤用。領導者亦應考慮全盤,莫執極端,不可耽溺於遠望而亡於近火,也不可救急之後,不圖鞏固人心,強化體質。短中長期之著墨,宜有平衡。
當領導者不切時宜,罕有自知之明而請辭者。董事會此時當理性討論決策,促成改變。
領導者難謂對錯良窬,只有符合公司需求與否。可不慎乎?
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
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
如果我要寫履歷
因為我以前經常要看履歷表,今天把審閱者觀點寫出來。
一張好的求職信,必須誠意要夠。坦白說,就是推銷自己。除了條列式的學經歷,最好寫個自傳。先介紹自己的家庭,成長環境,求學經過,到就業後的歷程。與條列式不同,要像說個簡短的故事,把心得與感受寫進去。
接下來,談談最有成就感的事,是甚麼困難,又怎麼克服,學到了甚麼? 再來談談最大的挫折,如何經歷,如何度過。這有助於讀者了解你的自我期許,與逆境忍受能力。
好的自傳,會讓人讀下去,讀越多,機會越大,但必須真實誠懇,否則與面試感覺差距太大,令人生疑。接下來,讀者要瞭解的是,你的能力,態度與工作理念。
能力來自解決問題的經驗與領悟。你以往的經驗,讓你遇到那些問題? (沒社會經驗,就只好寫同學,老師,社團,朋友或家庭的互動問題)。你運用哪些能力加以解決? 例如時程的管理,需要專業規劃,也需要成員承諾與約定。例如團隊溝通,需要明確,定期,更需要信任與情緒管理。例如協調,需要找到雙方的需求,融合團隊的需求,變成雙贏。要贏得成員信任,必須從自己的謙虛與守信開始。仔細思考新工作所需要的能力,呈現給讀者看。
必須一提的,是學習的能力。這是最重要的。當你遇到困難,你如何困頓,克服情緒困擾甚至化為力量,讀書,請益,上課,思考,找出方法,將經驗變成不斷的成長。困而知之,舉幾個實際的例子。
接下來,提到你待人處事的態度。贏得長官,客戶與同事的信任,除了自身守信,更重要是你的善意,願意吃點虧。積極,樂觀,願意幫助他人。你必須是建設性的,除非,你是極專業的專家,完全不必顧人情。你可以舉例與客戶,主管或同事的互動,如何化干戈為玉帛,並贏得友誼。
最後,提到工作的理念。工作對你而言,是生存? 是自尊? 是肯定? 還是發揮自我的舞台? 之前你為何要換工作? 你在生活與工作間的平衡點在哪裡? 你會超過老闆或客戶的期望嗎? 你是為誰工作?
結語很重要,先感恩過去吧,好的感恩,壞的也促成你的學習。強調自己願意找一個好工作,能夠發揮才能,期待穩定而支持的工作關係,融入團隊,珍惜緣分。強調學習的企圖心,與珍惜信譽。希望自己與部門,公司能夠一起成長。感謝閱讀者,並期待面談的機會。
要用自己的筆觸,寫完多看多改幾次。你的用心,將會值得。
一張好的求職信,必須誠意要夠。坦白說,就是推銷自己。除了條列式的學經歷,最好寫個自傳。先介紹自己的家庭,成長環境,求學經過,到就業後的歷程。與條列式不同,要像說個簡短的故事,把心得與感受寫進去。
接下來,談談最有成就感的事,是甚麼困難,又怎麼克服,學到了甚麼? 再來談談最大的挫折,如何經歷,如何度過。這有助於讀者了解你的自我期許,與逆境忍受能力。
好的自傳,會讓人讀下去,讀越多,機會越大,但必須真實誠懇,否則與面試感覺差距太大,令人生疑。接下來,讀者要瞭解的是,你的能力,態度與工作理念。
能力來自解決問題的經驗與領悟。你以往的經驗,讓你遇到那些問題? (沒社會經驗,就只好寫同學,老師,社團,朋友或家庭的互動問題)。你運用哪些能力加以解決? 例如時程的管理,需要專業規劃,也需要成員承諾與約定。例如團隊溝通,需要明確,定期,更需要信任與情緒管理。例如協調,需要找到雙方的需求,融合團隊的需求,變成雙贏。要贏得成員信任,必須從自己的謙虛與守信開始。仔細思考新工作所需要的能力,呈現給讀者看。
必須一提的,是學習的能力。這是最重要的。當你遇到困難,你如何困頓,克服情緒困擾甚至化為力量,讀書,請益,上課,思考,找出方法,將經驗變成不斷的成長。困而知之,舉幾個實際的例子。
接下來,提到你待人處事的態度。贏得長官,客戶與同事的信任,除了自身守信,更重要是你的善意,願意吃點虧。積極,樂觀,願意幫助他人。你必須是建設性的,除非,你是極專業的專家,完全不必顧人情。你可以舉例與客戶,主管或同事的互動,如何化干戈為玉帛,並贏得友誼。
最後,提到工作的理念。工作對你而言,是生存? 是自尊? 是肯定? 還是發揮自我的舞台? 之前你為何要換工作? 你在生活與工作間的平衡點在哪裡? 你會超過老闆或客戶的期望嗎? 你是為誰工作?
結語很重要,先感恩過去吧,好的感恩,壞的也促成你的學習。強調自己願意找一個好工作,能夠發揮才能,期待穩定而支持的工作關係,融入團隊,珍惜緣分。強調學習的企圖心,與珍惜信譽。希望自己與部門,公司能夠一起成長。感謝閱讀者,並期待面談的機會。
要用自己的筆觸,寫完多看多改幾次。你的用心,將會值得。
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
個性與命運
其實一般人可能更相信能力差別,人脈廣闊,或是機運主宰著命運。
我相信命運的中心,仍是個性: 忠誠,謙遜與合群,更能主控命運。
忠誠贏得信任,謙遜虛心學習,合群與人為善,不論機運如何,都能適應,融入,並且逐步精進。
我遇見過能力很好的人,反之,選擇很多,感覺上很難定的下來,一起合作。更糟的是會忽略別人的感受,自我中心,難以和氣生財。其實能力好的,應該有更全局的眼光,成功絕非一己之力,用能力來成事助人,工作遇到挫折還是要有韌性,才不會在沙灘上選石頭,選項可能越來越少。
或是人脈很廣的,卻未必是口碑極佳的。人脈,有時只是可以做朋友,卻未必在工作上彼此肯定,當有了業務或工作關係,可能才識破原形,但是,只要不斷轉動,其"人脈"就越來越廣。最極端的例子,就是大公司裡的人球,主管不願意得罪他,推到別的部門就好;當歷練一堆部門後,甚至成了公司內的某種暗黑勢力,這是荒謬的現實。
至於機運,看看買彩券的就知道。機運有時就像一陣大風,但,別期待,別依賴。
一般人自立自強,人脈一點一點的惜緣互助,真誠相待。能力由謙遜中,團隊合作,努力學習累積。滾石不生苔,忠誠終究可以贏得信任。平和篤實的個性,也會有平坦和順的命運。
個性,是天生?或是自己決定的呢?態度是自己決定的,一連串對人對事的態度,就形成個性了。
我相信命運的中心,仍是個性: 忠誠,謙遜與合群,更能主控命運。
忠誠贏得信任,謙遜虛心學習,合群與人為善,不論機運如何,都能適應,融入,並且逐步精進。
我遇見過能力很好的人,反之,選擇很多,感覺上很難定的下來,一起合作。更糟的是會忽略別人的感受,自我中心,難以和氣生財。其實能力好的,應該有更全局的眼光,成功絕非一己之力,用能力來成事助人,工作遇到挫折還是要有韌性,才不會在沙灘上選石頭,選項可能越來越少。
或是人脈很廣的,卻未必是口碑極佳的。人脈,有時只是可以做朋友,卻未必在工作上彼此肯定,當有了業務或工作關係,可能才識破原形,但是,只要不斷轉動,其"人脈"就越來越廣。最極端的例子,就是大公司裡的人球,主管不願意得罪他,推到別的部門就好;當歷練一堆部門後,甚至成了公司內的某種暗黑勢力,這是荒謬的現實。
至於機運,看看買彩券的就知道。機運有時就像一陣大風,但,別期待,別依賴。
一般人自立自強,人脈一點一點的惜緣互助,真誠相待。能力由謙遜中,團隊合作,努力學習累積。滾石不生苔,忠誠終究可以贏得信任。平和篤實的個性,也會有平坦和順的命運。
個性,是天生?或是自己決定的呢?態度是自己決定的,一連串對人對事的態度,就形成個性了。
2018年5月4日 星期五
成為一個高階主管
有三種模式,四種狀態。我經歷過其中三種狀態。
從無到有,創建一座山的過程,是在公司的創立時期,公司與產業都有機運。作為一個胼手胝足的高階主管,對下要能"聚",對上要有"信"。新創公司,獲利不定,能聚人才,要能識才,破格任用;能舉才,共同學習;最後留才,以心關懷,也要獲利分享,所謂財散人聚,不可吝嗇。因為身處創業不定之時,不能守舊,必須與老闆同心協力,互相信任極為重要。
其次,空降既有之高山,有兩種狀態,一是破立,一是轉變。公司狀況不佳,需要革新時,才需空降,以求轉機。若原公司狀態極差,需大破大立,則主管需老闆之完全授權,也需贏得屬下之信心。但是既然需要大破,清除不良資產,不良業務,及不良員工,抗戰中同時建國換血,需要能控制損害,廣多溝通,立下成功範例,以穩定軍心。
若是原公司實力尚可,但領導錯誤,空降更換高階主管,希求轉變,我認為需要"和光同塵",老闆也需要完全信任。和其光,同其塵,就是認同公司原有的能力與歷史,也承擔公司此刻的困境甚至屈辱。認同同仁,而後得其認同,再逐步作應為之事,轉變公司。
至於在一家大規模的公司,攀登成為高階主管,我認為需要"耐"與"和"。耐,是忍耐,耐久與能耐。有功夫能耐很重要,更重要是屈辱能忍,時間能等,不輕易更換工作,熟能生大巧。"和"則是與同事的和諧相處,老闆們或許各有想法,與之應和最重要。大公司因為財務穩健,人才濟濟,制度良好,所以整體相當穩當。未來仍有三種可能,一種風光不再,溫水煮青蛙,逐漸凋零也需時甚久。一種是平步穩健,不會大好大壞。最後一種是轉型成功,未雨綢繆;但是轉型有大風險,能主動啟動成功轉型的,極為罕見。
從無到有,創建一座山的過程,是在公司的創立時期,公司與產業都有機運。作為一個胼手胝足的高階主管,對下要能"聚",對上要有"信"。新創公司,獲利不定,能聚人才,要能識才,破格任用;能舉才,共同學習;最後留才,以心關懷,也要獲利分享,所謂財散人聚,不可吝嗇。因為身處創業不定之時,不能守舊,必須與老闆同心協力,互相信任極為重要。
其次,空降既有之高山,有兩種狀態,一是破立,一是轉變。公司狀況不佳,需要革新時,才需空降,以求轉機。若原公司狀態極差,需大破大立,則主管需老闆之完全授權,也需贏得屬下之信心。但是既然需要大破,清除不良資產,不良業務,及不良員工,抗戰中同時建國換血,需要能控制損害,廣多溝通,立下成功範例,以穩定軍心。
若是原公司實力尚可,但領導錯誤,空降更換高階主管,希求轉變,我認為需要"和光同塵",老闆也需要完全信任。和其光,同其塵,就是認同公司原有的能力與歷史,也承擔公司此刻的困境甚至屈辱。認同同仁,而後得其認同,再逐步作應為之事,轉變公司。
至於在一家大規模的公司,攀登成為高階主管,我認為需要"耐"與"和"。耐,是忍耐,耐久與能耐。有功夫能耐很重要,更重要是屈辱能忍,時間能等,不輕易更換工作,熟能生大巧。"和"則是與同事的和諧相處,老闆們或許各有想法,與之應和最重要。大公司因為財務穩健,人才濟濟,制度良好,所以整體相當穩當。未來仍有三種可能,一種風光不再,溫水煮青蛙,逐漸凋零也需時甚久。一種是平步穩健,不會大好大壞。最後一種是轉型成功,未雨綢繆;但是轉型有大風險,能主動啟動成功轉型的,極為罕見。
2018年4月26日 星期四
轉型的時機與準備
這本書很可惜,2016四月,新書才看一半,就被我遺忘在印度的某地。
我記得的,第二曲線,一是時機,一是儲備。
主動,提早轉入第二曲線,情勢資源都夠,成功機率很高。當情勢緊張,資源不足,再被迫轉變,雪上加霜,很少能存活的。所以居安思危,還必須劍及履及。心動要結合行動。
儲備,指的是轉型的額外人力。生物學證明,物種當效率走到極致,就毫無應變的可能。公司要有一些較低生產力的單位,一是創新,一是學習。此二者對業績獲利幾無效能,卻可能是未來的活路。創新有創新的評估指標,並不是天馬行空,任意揮灑;要嘛開創市場,要嘛跟對市場。學習則是踏實建構出未來需要的能力。例如台灣有一知名公司,研發製造都不錯,但缺乏市場規劃行銷能力,此公司走捷徑求洋和尚,時間金錢大量消逝,卻始終未能學習建構自身能力。
我剛加入仁寶時,公司以顯示器為主,對筆記型電腦的能力普遍缺乏,業界要嘛外包買設計,要嘛高價挖團隊。當時研發團隊待價而沽,風氣不佳,常在跳槽中提高身價。我不會設計筆記型電腦,隻身來到仁寶,聘了六個大學畢業生,學習設計開發,前兩年辛苦極了。後來才了解老闆願意投資學習建立人力,走長遠路,才開始擴張並建制技術,專案,流程,人事等等系統。一兵一卒,親教親囑;一土一石,憑空而出;學於客戶,就教廠商。乃成為這近二十年的核心能力。
那時當公司的賠錢貨,如果不是老闆的慧眼與決心,擋掉公司內現實無情的傾軋壓力,怎會有今天的主力?
而今天,追求效率可以不要太過極致嗎?公司還是需要儲備人才,轉換時機。可惜這本書,我一直沒買回來。有空再看。但我自己的第二曲線,除了縮小腹,可能不在商業領域啦。
我記得的,第二曲線,一是時機,一是儲備。
主動,提早轉入第二曲線,情勢資源都夠,成功機率很高。當情勢緊張,資源不足,再被迫轉變,雪上加霜,很少能存活的。所以居安思危,還必須劍及履及。心動要結合行動。
儲備,指的是轉型的額外人力。生物學證明,物種當效率走到極致,就毫無應變的可能。公司要有一些較低生產力的單位,一是創新,一是學習。此二者對業績獲利幾無效能,卻可能是未來的活路。創新有創新的評估指標,並不是天馬行空,任意揮灑;要嘛開創市場,要嘛跟對市場。學習則是踏實建構出未來需要的能力。例如台灣有一知名公司,研發製造都不錯,但缺乏市場規劃行銷能力,此公司走捷徑求洋和尚,時間金錢大量消逝,卻始終未能學習建構自身能力。
我剛加入仁寶時,公司以顯示器為主,對筆記型電腦的能力普遍缺乏,業界要嘛外包買設計,要嘛高價挖團隊。當時研發團隊待價而沽,風氣不佳,常在跳槽中提高身價。我不會設計筆記型電腦,隻身來到仁寶,聘了六個大學畢業生,學習設計開發,前兩年辛苦極了。後來才了解老闆願意投資學習建立人力,走長遠路,才開始擴張並建制技術,專案,流程,人事等等系統。一兵一卒,親教親囑;一土一石,憑空而出;學於客戶,就教廠商。乃成為這近二十年的核心能力。
那時當公司的賠錢貨,如果不是老闆的慧眼與決心,擋掉公司內現實無情的傾軋壓力,怎會有今天的主力?
而今天,追求效率可以不要太過極致嗎?公司還是需要儲備人才,轉換時機。可惜這本書,我一直沒買回來。有空再看。但我自己的第二曲線,除了縮小腹,可能不在商業領域啦。
2018年4月23日 星期一
團隊動力學
我要感謝多年的同事Grace,在討論中促成我寫下這篇文章。
我們探討團隊合作的源頭,她提到"壓力"是合作之因。我同意。
仔細想想,我覺得較完整的實務是,"願景","壓力"與"誘因"。
在塑造團隊時,願景是團隊的目標。可能是為了單一部門,可能是跨部門專案,也可能是為了整個公司的未來。願景,是希望,是目標。
在種種內在外在壓力下,不同的專業與想法的單位同仁,"被迫"形成了合作的團隊,共同對抗壓力,也是有趣的事實。
團隊形成,有了目標,但其驅動力,仍在誘因,也就是團隊的人性需求。或是競爭的成就感,或是安全感,或是獎金,或是面子,榮譽,免於屈辱等等。因此,促成行動。
我在統寶時,公司有五大品質問題,經年未解,為客戶詬病已久。問題顯現於產品量產,但並非都是製造的問題,可能是設計的不足,或材料的變因。公司內有研究團隊,產品設計開發團隊,與製造工程團隊,誰也不服誰,不願合作,也不願承擔。
我邀請以上主管參加會議,談談對問題的看法,果然是一堆高論,都像是別的單位的問題。我讓他們"同仇敵愾",我先否定他們的各自立場,打擊他們的本位主義,簡言之,就是挑戰他們的不合作與空言,拍桌子營造壓力後,要求他們認養承擔問題,並調動人員形成跨專業任務團隊。團隊既成,負以厚望,強調此事對公司與客戶之重要意義,也是技術團隊的榮辱。之後約定團隊共同檢討,形成善意競爭,在三個月內,這些專家在強迫合作下,發揮潛力,五大問題全部解決。
壓力框住團隊合作,願景提供目標,誘因驅動行動。是為團隊動力學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,在團隊塑造演進時,會有正問題與負問題產生。正問題,就是要達到目標需要克服解決的問題, 必須投入大量精力,專注解決,創造價值。負問題,則是舊習慣,惰性,利益糾纏,拖累團隊前進,耗盡主管精力的內耗問題。我會注意負問題的發生,與相關人事直面對話,劃清底線之後,就不再妥協,不為其分心或拖累。屢次越過紅線者,自然會使其承擔後果。
追求完美的,追求人和的,甚至討好員工的主管,通常會被內耗的問題拖累。領導者只要自問,"誰在創造問題?" "誰又在解決問題?" 也許,就知道鑽石與石礫的差別了。
我們探討團隊合作的源頭,她提到"壓力"是合作之因。我同意。
仔細想想,我覺得較完整的實務是,"願景","壓力"與"誘因"。
在塑造團隊時,願景是團隊的目標。可能是為了單一部門,可能是跨部門專案,也可能是為了整個公司的未來。願景,是希望,是目標。
在種種內在外在壓力下,不同的專業與想法的單位同仁,"被迫"形成了合作的團隊,共同對抗壓力,也是有趣的事實。
團隊形成,有了目標,但其驅動力,仍在誘因,也就是團隊的人性需求。或是競爭的成就感,或是安全感,或是獎金,或是面子,榮譽,免於屈辱等等。因此,促成行動。
我在統寶時,公司有五大品質問題,經年未解,為客戶詬病已久。問題顯現於產品量產,但並非都是製造的問題,可能是設計的不足,或材料的變因。公司內有研究團隊,產品設計開發團隊,與製造工程團隊,誰也不服誰,不願合作,也不願承擔。
我邀請以上主管參加會議,談談對問題的看法,果然是一堆高論,都像是別的單位的問題。我讓他們"同仇敵愾",我先否定他們的各自立場,打擊他們的本位主義,簡言之,就是挑戰他們的不合作與空言,拍桌子營造壓力後,要求他們認養承擔問題,並調動人員形成跨專業任務團隊。團隊既成,負以厚望,強調此事對公司與客戶之重要意義,也是技術團隊的榮辱。之後約定團隊共同檢討,形成善意競爭,在三個月內,這些專家在強迫合作下,發揮潛力,五大問題全部解決。
壓力框住團隊合作,願景提供目標,誘因驅動行動。是為團隊動力學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,在團隊塑造演進時,會有正問題與負問題產生。正問題,就是要達到目標需要克服解決的問題, 必須投入大量精力,專注解決,創造價值。負問題,則是舊習慣,惰性,利益糾纏,拖累團隊前進,耗盡主管精力的內耗問題。我會注意負問題的發生,與相關人事直面對話,劃清底線之後,就不再妥協,不為其分心或拖累。屢次越過紅線者,自然會使其承擔後果。
追求完美的,追求人和的,甚至討好員工的主管,通常會被內耗的問題拖累。領導者只要自問,"誰在創造問題?" "誰又在解決問題?" 也許,就知道鑽石與石礫的差別了。
職場上的尊重
有些名詞看似淺顯,其實精微。
尊重他人,不是對老闆,客戶,而是對同事,夥伴,廠商,甚至屬下。
尊重的反面,常常是過度忠心,順從,服從。因為認定了重心,就輕忽了其他。
尊重的近似,則是雙贏,傾聽,同感。
學尊重,要先放棄對老闆的完全順從,而能對自己的行為完全負責。達到老闆的要求時,也滿足同事夥伴的需求。當彼此產生衝突時,自己是取捨的人。老闆不是依靠,也不是藉口。
所以,惟老闆是從的人,多半不懂尊重,非老闆之福,也難堪重用。能兼顧目的與過程的人,才是大賢。
尊重,從同感開始,當感受衝突,開始傾聽,而後找到雙贏之道。存心在於感謝,珍惜,在於共好,在於接受差異。
人因種種不同而有差異,需先接受。其次感受,而後傾聽理解,之後就是找到雙贏的智慧。
尤其在知識工作者的團體,老闆未必是專家,主事者需傾聽專家同事的意見,以修正或完善老闆的計畫。執著細節,自負英明的老闆,一般不需要,也遇不到專業互敬的團隊。
敬人者人恆敬之。尊重,是工作的精華,是領導的基礎。
尊重他人,不是對老闆,客戶,而是對同事,夥伴,廠商,甚至屬下。
尊重的反面,常常是過度忠心,順從,服從。因為認定了重心,就輕忽了其他。
尊重的近似,則是雙贏,傾聽,同感。
學尊重,要先放棄對老闆的完全順從,而能對自己的行為完全負責。達到老闆的要求時,也滿足同事夥伴的需求。當彼此產生衝突時,自己是取捨的人。老闆不是依靠,也不是藉口。
所以,惟老闆是從的人,多半不懂尊重,非老闆之福,也難堪重用。能兼顧目的與過程的人,才是大賢。
尊重,從同感開始,當感受衝突,開始傾聽,而後找到雙贏之道。存心在於感謝,珍惜,在於共好,在於接受差異。
人因種種不同而有差異,需先接受。其次感受,而後傾聽理解,之後就是找到雙贏的智慧。
尤其在知識工作者的團體,老闆未必是專家,主事者需傾聽專家同事的意見,以修正或完善老闆的計畫。執著細節,自負英明的老闆,一般不需要,也遇不到專業互敬的團隊。
敬人者人恆敬之。尊重,是工作的精華,是領導的基礎。
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
關於授權
老闆總是常說要授權,因為授權有太多好處,可以提高員工價值,改善主管生活,決策迅速,並且落實各級主管的領導力。
實際上,會授權的老闆卻不多。老闆要既聰明且懶惰,才會授權。不聰明的老闆不懂授權,太勤快又自認英明的老闆,不願授權。
有的老闆自以為授權,底下主管卻叫苦連天,為何? 因為被授予責任,卻一點權力也無。這種有責無權的痛苦,只有老闆將心比心,或是角色互換,才可以體會。
舉個實例,我帶研發單位,奉行80/20 (權力限制)法則。也就是,我只打直屬屬下(處長)80%考績,與下兩層(經理) 20%的考績。因為,我對他們實際績效的熟悉度與責任就是這個比例。同理,經理有80%對處長負責,這就是處長的權力,也是我的權力限制。所以,公司裡,許許多多的課長,主任與工程師,自然不用理我。我可以鼓勵他們,但不能改變他們的考績,所以,不必找後門來走。不怕官,只怕管,有道理。若是,我最後可以大筆一揮,擅改一兩人的考績,那麼,誰不怕我? 誰不巴結我? 問題是,我要當這種"公公型大內高手"的主管嗎?
責任讓人老去,權力則讓人腐化。奪底下主管之權,則令人沮喪。如果不是非你不可,別人做更好,就授權出去吧。權力是迷惑人的威爾鋼,擁有太多實無效用。
反之,權力授予主管,則可以要求負責到底。公司有大有小,合理的權力分布,與責任分擔,就像綁的剛好的鋼筋水泥,可以撐住公司基業。若只想靠一柱擎天,看這廟堂能有多大?
授權,要授出去的是"權",而權力永遠伴隨責任約定。如果有人授權出去,不要求責任,那還真是頭腦不清楚。授權永遠伴隨賦責,如何賦予責任? 說清楚並約定回報,不能依約定如實回報的人,才高八斗也不堪授權。
不論授權如何,我們對下屬擔負的責任要概括承受。總經理對整個公司的營運概括承受,所以用人最是重要,用對人,授予權力,才能幫你分擔責任。
實際上,會授權的老闆卻不多。老闆要既聰明且懶惰,才會授權。不聰明的老闆不懂授權,太勤快又自認英明的老闆,不願授權。
有的老闆自以為授權,底下主管卻叫苦連天,為何? 因為被授予責任,卻一點權力也無。這種有責無權的痛苦,只有老闆將心比心,或是角色互換,才可以體會。
舉個實例,我帶研發單位,奉行80/20 (權力限制)法則。也就是,我只打直屬屬下(處長)80%考績,與下兩層(經理) 20%的考績。因為,我對他們實際績效的熟悉度與責任就是這個比例。同理,經理有80%對處長負責,這就是處長的權力,也是我的權力限制。所以,公司裡,許許多多的課長,主任與工程師,自然不用理我。我可以鼓勵他們,但不能改變他們的考績,所以,不必找後門來走。不怕官,只怕管,有道理。若是,我最後可以大筆一揮,擅改一兩人的考績,那麼,誰不怕我? 誰不巴結我? 問題是,我要當這種"公公型大內高手"的主管嗎?
責任讓人老去,權力則讓人腐化。奪底下主管之權,則令人沮喪。如果不是非你不可,別人做更好,就授權出去吧。權力是迷惑人的威爾鋼,擁有太多實無效用。
反之,權力授予主管,則可以要求負責到底。公司有大有小,合理的權力分布,與責任分擔,就像綁的剛好的鋼筋水泥,可以撐住公司基業。若只想靠一柱擎天,看這廟堂能有多大?
授權,要授出去的是"權",而權力永遠伴隨責任約定。如果有人授權出去,不要求責任,那還真是頭腦不清楚。授權永遠伴隨賦責,如何賦予責任? 說清楚並約定回報,不能依約定如實回報的人,才高八斗也不堪授權。
不論授權如何,我們對下屬擔負的責任要概括承受。總經理對整個公司的營運概括承受,所以用人最是重要,用對人,授予權力,才能幫你分擔責任。
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
投資青春
有人工作是圖溫飽,求獨立生活,或累積財富。各不相同。
反之,若工作是尋求發揮與成就,那要準備好自己,慎選工作,因為不管得到多少酬勞,我們是投資自己的青春與生命。
投入的價值無法衡量,所以投入工作的公司,老闆,團隊,要做選擇。
工作上,我不認為從一而終才是忠心,而是盡己之謂忠。投資不對,就停損出場。累積經驗,再投資下一個工作。
我們若投資幾百萬虧損很不甘心,那青春歲月何價?又投入於何處?
35歲前,應該選定長期投資的工作。
反之,若工作是尋求發揮與成就,那要準備好自己,慎選工作,因為不管得到多少酬勞,我們是投資自己的青春與生命。
投入的價值無法衡量,所以投入工作的公司,老闆,團隊,要做選擇。
工作上,我不認為從一而終才是忠心,而是盡己之謂忠。投資不對,就停損出場。累積經驗,再投資下一個工作。
我們若投資幾百萬虧損很不甘心,那青春歲月何價?又投入於何處?
35歲前,應該選定長期投資的工作。
創新的問題 與 衝擊
以往,我評估創新,總是考慮NBT,也就是Needs 問題/需求,Business 獲利模式,與 Technology 技術門檻。我要加上一個 I,Impact 衝擊與影響,雖然後者需要一些時間才會察覺,但不能忽視。NBTI
例如iPhone,FB對社會的衝擊,洗衣機對婦女的解放。
有一個創投提到,有的新創公司老闆,全心介紹他的技術與產品,那是錯的。他要聽的,是新創公司要解決甚麼重大問題,有何獨門解法。如同以色列創投,也只投資解決重大議題的新創。最好是Global Problem, Global Solution.
例如iPhone,FB對社會的衝擊,洗衣機對婦女的解放。
有一個創投提到,有的新創公司老闆,全心介紹他的技術與產品,那是錯的。他要聽的,是新創公司要解決甚麼重大問題,有何獨門解法。如同以色列創投,也只投資解決重大議題的新創。最好是Global Problem, Global Solution.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