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,有一種心態,叫做:"攸關成敗",也就是一種事業心。反之,就是打工,客卿,顧問。
我自民國74年起開始ASIC客製積體電路設計,比台積電成立還早兩年。起初與聯電合作,繼而飛利浦,三菱,富士通,德州儀器,SGS,三星,等等,因此去了新加坡,韓國,日本甚至義大利出差;言歸正傳,我從76年起,就開始當顧問,教一個網路公司設計IC。之後,我當然也用過各種顧問,管理的,技術的,資訊系統的,不一而足。
顧問,不外乎教導能力,或解決特定問題。他不會與你成敗與共,主要是依契約拿錢辦事,或許加上一點績效考量。用顧問正確與否,就跟我的標題有關。用錯了,嘆個氣。
我還是從"權","責"與"能力"來談起。自己能力不足,用顧問是應該的,但是要學過來,要斷奶才是。如果是偶發事件,以後不會常遇到,請顧問客串一下,如變革管理時的壞人角色,那也可以。最主要的是,顧問當責有限,不可委以長期,固定的權責。如外國傭兵,對國家的損傷,只能從歷史去回顧。
我們曾經 EMI 電磁干擾防治能力不足,向客戶取經學習,一年內就建立了專業。在PMCC智慧手機時,因為軟體在台中,硬體在台北,我忍痛解散軟體團隊,重新佈建。那時,已經接了兩個日本客戶的訂單,為了讓軟體主管逐步建構團隊,同時開發產品,抗戰與建國並行,我租用美國軟體公司的顧問服務。九個月左右,第一個案子出貨之後,顧問公司加碼收費,我立刻停止顧問服務,當時,我們軟體團隊也站起來了。我如果用顧問,一定會設期限,把問題解決結案,而且把能力學到接手。
用顧問當作常規人員,甚至賦予高階主管之責,實在不是常態。除非,該工作非公司的核心工作,顧問也可以兼任幾家公司,有點像是高級外包契約工。若那是我們的核心能力之一,經常發生又影響重大,而且是關鍵決策職務,長期用顧問,就沒有道理。
在上述的情況,一般是公司建立不來該項能力,只好長期依賴顧問。高階顧問費用極高,可能是常規主管的好幾倍,其傾向是,讓你繼續僱用,最好永無結束之期。所以,聘僱者的無能,是顧問最好的保障。話雖難聽,難道不是事實?
依賴顧問也就罷了,若讓顧問擔任決策主管,就像請日本人來當我們的衛福部長,請美國人來當我們的國防部長一樣,有權無責,無關成敗,高薪照領,公司有救,豈有此理?
簡單說,有權力的顧問,會把公司搞得一團亂。無責任的顧問,不會做必要的決策。不會學的"客戶",會依賴顧問到底。公司內有常態顧問,代表公司內有些人,有黃金座椅與黃金降落傘,其他人只有板凳與雨傘可用。
T公司,班底是工研院出身,有技術研發,產品開發與製程開發團隊,也是一時之選。一開始就運用日本高階顧問,在研發與品管,開發先進技術。用了七年,無法脫身。號稱技術移轉,實則依賴。誰依賴? 是領導與管理者依賴;領導者信心不足,團隊就和稀泥,吃大鍋稀飯。我先行探底之後,一旦上任,在研發單位,我將顧問的決策權責取回,回歸純技術顧問。有一顧問頗受好評,轉為正職。接下來,要真正的技術移轉,要先將知識與技術"可視覺化" Visualized,以軟體說是 Source Code 與 Documents,以硬體說是線路圖與零件規格,以整體技術來說,是魚骨圖: 各種要因,變數,配方,環境,實驗,控制,。。等等。我外行看不懂光電專業沒關係,我要求公司的技術與開發團隊,要看得懂。有決心,就有進展。漸漸地,顧問知道會被榨乾,我們團隊也漸漸獨立,彼此關係微妙,卻恢復健康。公司沒有顧問,就活不下去? 不要在這種公司上班,更不要買這種公司的股票。
中共國防早期靠蘇聯當各種顧問,若不斷奶,後來敢跟蘇聯打一仗?
若是讓顧問擔任高階管理職位,那對正規常任主管,更是一大打擊。有權無責,權責不清的困境,罄竹難書,會毀掉公司。顧問只有教導與建議的權責,多了也不能取。"型男飛行日記"裡,專門面談資遣的大帥哥,只是昂貴的人力派遣顧問服務,只會幫你執行,不會幫你決定誰該資遣。
顧問是短期猛藥,如果用錯地方,讓他有權力,沒有責任,或是長期使用,病人的健康絕對不會改善。公司的領導者,務必深思。
財大氣粗,用高價顧問,只是公司的門面,是化妝品;還是多吃水果,改善膚質吧。
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
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
四個面向 XYZP
我的第一個工作,主管是我在大學時的年輕教授,蒙他收留,我退伍後第五天就去上班。
上班後第一週,我看技術資料有些問題,想說去問老師。結果他說,"現在是上班,你要比我厲害才對,我不教你"。我想,也是,拿人錢財,就要替人消災,不能幫人添麻煩。我很感謝他替我上了這一課。日後我也要求我的員工,"你們本來就要比我厲害,不是嗎?"。 我們有時會替上面"補位代班",但很少替員工"補位"。往上補位,我們會成長。往下補位,會讓員工長不大。
從專才,變成通才,有三種方向。一是研發處長,一是專案管理,或是轉去業務,品管,採購,工廠。研發處長領導並整合不同專業研發部門,發展資源,技術與能力。專案主管則領導並整合不同專業的研發團隊,致力於一個產品開發專案的成功。通才不要假裝是專才,能夠當個夠內行的外行人,就夠了。
專才要知道 Know-How,通才要知道 What, When, Who 與 How Much. 也就是知道技術問題是甚麼,多急迫,誰是擔當者或專家,有多嚴重影響等。如何解決,是專家的專業。
要當專業的通才,尤其是專案管理,XYZP就必須精通到底。讓我道來:
X是時間軸,以現在為主,過去學到甚麼? 答應了甚麼? 過去的脈絡與關係? 未來由此往前推,或由目標往後推,一切規劃的關鍵發散點,備案,決策觸發點,緩衝空間 Buffer Time,審核Gating,等等考慮。時程規劃,只是專案管理的第一步。
Y是關係軸,必須同時考慮到專案相關合作,或彼此制衡的部門,別人的需求項目與時間,如何提前溝通,布局,同步。研發內相關部門,研發外相關部門,甚至供應商,客戶,或第三方單外都是。如何雙贏? 如何整合?
Z是利害軸,上利下害。我們會列出 NUDD,新的 New,獨特的 Unique,困難的 Difficult,差異化 Differentiated 的特點,做到是大利,反之是大害。專案的上線大勝是甚麼? 底線不敗是甚麼? 太多專案主管,好大喜功,不是大勝就是大敗,一將功成萬古哭。事實上,我常要求專案主管,"先求不敗,而後求勝"。先立於不敗之地。有的專案不敗於成本控制,有的專案在乎推出時間,有的在出貨量,有的則是追求旗艦規格,而非成本,時間或量。我也以熱氣球與地雷代表Z軸,熱氣球看得到其他機會,改換廠商或工法增加利潤。地雷有如水雷,或IED,會把專案炸得死去活來。
最後是P,團隊運作,人的因素。再好的規劃,也可以被爛的領導搞砸。有的單位能力不足,環節就斷在最弱之處,須及早有技巧地請求支援。有時候彼此溝通不良,雞同鴨講,需推廣共同語言。有時主帥懶散,甚至暴躁,也得想個辦法,否則也會失敗。
培養XYZP的4D思考,可以有全面觀。XYZ立體空間,P又知己知彼(知幾支筆),這是專案管理者的基本訓練。
至於研發人員,有一個"跨越專業的障礙",以後再談。
三種問題: 談解決問題的思考
當一個公司,失敗或走下坡了好一陣子,不僅是士氣低落,更是失敗主義蔓延,特點就是,不相信有人可以改變,也不採取行動,有人坐等虛耗光陰,有人忙著另謀高就。
因此,當一個新官上任,員工是不抱希望的。
我去統寶的前半年,先幫資訊本部,與製工處做顧問。從製工的角度看研發的問題,也可以更客觀一點。擔任顧問,要嘛教導新的能力,要嘛解決老的問題。我沒甚麼本事可以教導統寶光電的製造工程,但是可以幫忙解決問題看看。
所以,一開始,就是開會傾聽問題。我以不評斷的原則,開放傾聽。因為有些仁寶老同事已經先來了一陣子,大家倒也坦白,就開始嘩啦嘩啦地說起公司大大小小的問題。
五分鐘後,我就警覺不對勁。我開過類似的會,發洩,舒緩與安撫情緒可以,收集資訊也可以,但不適合決策,因為,問題太多,太雜。很有可能,我接收了問題,就都成了我的議題。兩週後,大家看著我,OS:"然後呢?"。我心想,我開會的目的何在? 其實,最主要的,是要給他們一個信念,我們可以一起解決問題,只要我們行動。雪球總是要開始滾,才會成形。所以,我要的是一個"行動會議"。
如何採取行動? 我的邏輯是,盡量授權,給予支援。我跟他們喊暫停,說接下來問題討論,立即分類,一類是公司整體的問題及別的單位的問題,一類是與我們單位相關的合作議題,一類是我們內部自己的問題。
別的單位的問題,有一部分是與我們的溝通與合作有關,也歸入第二類。接下來我說明,第一類,由我出面在公司高層溝通解決,第二類,請他們主管級出面與相關單位溝通合作,遇到問題無法解決,我才出面指導或支援。第三類,請他們動員幹部與同仁先行改善。
接下來的談論,就一個蘿蔔一個坑,問題一一分類歸屬。第一類大約20%,第二類大約50%,第三類大約30%。我跟他們約定兩週後再來檢視彼此問題的進展。大家都有事要做。我鼓勵他們,進展總是一步一步,積小勝成大勝。我也提到該要改變的,就得改變,不要被以往的規定或傳統綁住。也就是,先決定目的,再來想策略,方向與做法,該跳出盒子,就跳出來。最後,我提到,不改革,工作下去其實沒有意義,過河卒子,只能向前。
那些想另謀高就的,已無心戀棧,也就加快腳步。半年來我接手研發,一發起改革,就有兩三位大將提出離職,好人才本來就有許多地方可去,他們對改革沒有信心,這我完全可以理解。留不動之後,我就擺桌歡送,祝福他們。我的重心完全擺在留下來的同仁。
我想說的是,不要讓工作習慣或傳統制約我們。隨時覺察我們的目標,由目標或目的,決定該怎麼解決問題。所以,有的人看到問題前方的困難重重,那是當然。我看到的是問題擋住了多少機會,解決問題的價值越大,就越該投入,難易不是主要考慮。
說穿了,工作經驗的傳承,不是老故事的重複,也不是老規則的套用,老劇本也不會照著走。最重要,是決心與思考。遇到不同狀況,得想想該怎麼辦。
因此,當一個新官上任,員工是不抱希望的。
我去統寶的前半年,先幫資訊本部,與製工處做顧問。從製工的角度看研發的問題,也可以更客觀一點。擔任顧問,要嘛教導新的能力,要嘛解決老的問題。我沒甚麼本事可以教導統寶光電的製造工程,但是可以幫忙解決問題看看。
所以,一開始,就是開會傾聽問題。我以不評斷的原則,開放傾聽。因為有些仁寶老同事已經先來了一陣子,大家倒也坦白,就開始嘩啦嘩啦地說起公司大大小小的問題。
五分鐘後,我就警覺不對勁。我開過類似的會,發洩,舒緩與安撫情緒可以,收集資訊也可以,但不適合決策,因為,問題太多,太雜。很有可能,我接收了問題,就都成了我的議題。兩週後,大家看著我,OS:"然後呢?"。我心想,我開會的目的何在? 其實,最主要的,是要給他們一個信念,我們可以一起解決問題,只要我們行動。雪球總是要開始滾,才會成形。所以,我要的是一個"行動會議"。
如何採取行動? 我的邏輯是,盡量授權,給予支援。我跟他們喊暫停,說接下來問題討論,立即分類,一類是公司整體的問題及別的單位的問題,一類是與我們單位相關的合作議題,一類是我們內部自己的問題。
別的單位的問題,有一部分是與我們的溝通與合作有關,也歸入第二類。接下來我說明,第一類,由我出面在公司高層溝通解決,第二類,請他們主管級出面與相關單位溝通合作,遇到問題無法解決,我才出面指導或支援。第三類,請他們動員幹部與同仁先行改善。
接下來的談論,就一個蘿蔔一個坑,問題一一分類歸屬。第一類大約20%,第二類大約50%,第三類大約30%。我跟他們約定兩週後再來檢視彼此問題的進展。大家都有事要做。我鼓勵他們,進展總是一步一步,積小勝成大勝。我也提到該要改變的,就得改變,不要被以往的規定或傳統綁住。也就是,先決定目的,再來想策略,方向與做法,該跳出盒子,就跳出來。最後,我提到,不改革,工作下去其實沒有意義,過河卒子,只能向前。
那些想另謀高就的,已無心戀棧,也就加快腳步。半年來我接手研發,一發起改革,就有兩三位大將提出離職,好人才本來就有許多地方可去,他們對改革沒有信心,這我完全可以理解。留不動之後,我就擺桌歡送,祝福他們。我的重心完全擺在留下來的同仁。
我想說的是,不要讓工作習慣或傳統制約我們。隨時覺察我們的目標,由目標或目的,決定該怎麼解決問題。所以,有的人看到問題前方的困難重重,那是當然。我看到的是問題擋住了多少機會,解決問題的價值越大,就越該投入,難易不是主要考慮。
說穿了,工作經驗的傳承,不是老故事的重複,也不是老規則的套用,老劇本也不會照著走。最重要,是決心與思考。遇到不同狀況,得想想該怎麼辦。
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
研發單位需要的環境
這是我在統寶時做的事。80對外,20對內。
-與業務談資源分配,優先順序 Resource Allocation, Prioritized 與開案審查 Kick Off Review
-與採購談廠商管理,與工程變更等密切合作 Vender and Change Management
-建立設計品管 DQA
-建立設計品質紀錄與管理系統 DIMS
-與人事要回人事權責 R&R,PA
-與工廠建立交接流程及系統 FPS Sign Off
-重組研發,設立 Front End 中央廚房,技術與市場導向;與 Back End後端模組設計,客戶導向
-修改文件系統,兼顧彈性與嚴謹度 Front End/Back End EDC
-建立跨部門溝通與團隊合作 Team Building
-要回專案管理權責 iPM and PM Ownership
-統一並精簡專案流程 Global ePM Processes
-建立專案管理審查與回報系統 L0/L1 Review and Report
-重量訓練專案經理,專業知識,領導與溝通技巧
-合作解決前五大技術問題 The Big 5 Issues
-與市場部門合作 Market Alignment for Roadmapping
-串連先進技術單位,市場部,事業部,產品開發及製造工程 Advanced Technology
-拜訪海外研發中心,溝通公司處境,並決定其發展方針 Local for Local
-汰換不適任主管
-研發人事評估與訓練,建立職務職等雙軌制 Role and Rank
-與品管建立問題回饋機制
-建立研發功能與專案矩陣運作之角色與責任 DD/LD, FM/DM/PM
-以廁所文學,改變文化,溝通困境與機會
-建立研發單位之承諾與擔當 Commitment!
-與會計建立專案與事業群帳目系統
-重點專案審查,拜訪客戶與重要廠商
That's All. 全面開戰!
-與業務談資源分配,優先順序 Resource Allocation, Prioritized 與開案審查 Kick Off Review
-與採購談廠商管理,與工程變更等密切合作 Vender and Change Management
-建立設計品管 DQA
-建立設計品質紀錄與管理系統 DIMS
-與人事要回人事權責 R&R,PA
-與工廠建立交接流程及系統 FPS Sign Off
-重組研發,設立 Front End 中央廚房,技術與市場導向;與 Back End後端模組設計,客戶導向
-修改文件系統,兼顧彈性與嚴謹度 Front End/Back End EDC
-建立跨部門溝通與團隊合作 Team Building
-要回專案管理權責 iPM and PM Ownership
-統一並精簡專案流程 Global ePM Processes
-建立專案管理審查與回報系統 L0/L1 Review and Report
-重量訓練專案經理,專業知識,領導與溝通技巧
-合作解決前五大技術問題 The Big 5 Issues
-與市場部門合作 Market Alignment for Roadmapping
-串連先進技術單位,市場部,事業部,產品開發及製造工程 Advanced Technology
-拜訪海外研發中心,溝通公司處境,並決定其發展方針 Local for Local
-汰換不適任主管
-研發人事評估與訓練,建立職務職等雙軌制 Role and Rank
-與品管建立問題回饋機制
-建立研發功能與專案矩陣運作之角色與責任 DD/LD, FM/DM/PM
-以廁所文學,改變文化,溝通困境與機會
-建立研發單位之承諾與擔當 Commitment!
-與會計建立專案與事業群帳目系統
-重點專案審查,拜訪客戶與重要廠商
That's All. 全面開戰!
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
團隊作戰 EQB
在一個公司能打團體戰,那就是公司與員工的巔峰時刻。
EQB代表"工程" Engineering, "品質" Quality,與 "業務" Business團隊。 E為底,Q居中,B為上,也是底牌。
在與客戶合作,遇到困難的設計規格,無法突破時;工程單位: 不論是設計工程,或製造工程,需盡量努力,調動專家,顧問,或更多人力支援,來達到客戶的要求。客戶的要求,需要能大量生產的一致性,與使用狀況的耐久性。因為有時間,成本,技術,材料與人力的現實壓力與限制,有時候,必須接受現狀,更改規格,稱之為Waiver。
這時品管團隊上場,先檢視比較相關規格在市場上的狀況,是否合乎市場水準,也評估使用者可能抱怨的機率,與嚴重性。公司內Q,E團隊有共識後,由品管團隊與客戶品管協商允收標準。客戶的品管單位,也會查核市場水準,並與自己的工程與業務團隊討論,或許同意。若是雙方品管團隊沒有共識,這就要請業務團隊上場。
產品何時上市,市場評價如何,價格定位,成本獲益,銷售數量,售後保證種種,都是業務的決定 (Business Call)。業務團隊與自己的 Q,E單位取得共識後,與客戶的業務單位協商談判。或延後交期,增加成本,或是降價,或是如實接受現狀出貨。雙方業務單位再不能有共識,就是雙方總經理出馬談,但這是極為罕見的。
某些規格,是追求極致的"目標",而非必要,經過努力後可以妥協。有些客戶的某些產品,是該公司的形象堅持,不容妥協,如此就要考慮延期,或更換廠商。這也是專案管理者,必須考慮啟動備案(Back Up Plan, Plan B)的觸發點(Trigger Point)。如果沒有備案或啟動太晚,因為工程的失敗或嚴重延誤,造成毀約賠償,不無可能。若是我方EQB團隊隱匿問題不報,出貨後造成客戶的商譽損失,讓公司破產都有機會。國際貿易,沒有僥倖,沒有政商關係可搓湯圓。資訊產品,或汽車工業,鉅額賠償都可以讓公司解體。
EQB的順序合作,對客戶如此,對廠商的要求也是如此。
如果公司有優良文化,上述EQB的運作會流暢,如同林書豪的擋拆與傳球助攻,上籃得分,打得一場好球。初期,總經理要依序調動EQB介入,算是團隊塑造,如交響樂團的指揮。
小心兩種問題,不對口,或亂順序。不對口,就是我們的E與對方的Q或B直接談,或之類的。因為,E,Q,B 彼此不能取代對方的角色與定位。工程單位須追求技術卓越,嚴謹而且熱忱。品管須堅持信用,務實,誠實,可靠,冷靜。業務需要有彈性,軟硬兼施,圓滑且可變通。這需要長時間與客戶互動,產生彼此的信賴度。如果工程主管,有時像個生意人,有時又對品質頤指氣使,信口雌黃,會讓客戶無法信賴。業務主管,若信誓旦旦賣弄其工程分析,也遲早會被客戶轟出去。用籃球隊來比喻,是最易理解的。若是業務超強,一人搞定對方的EQB,長期只會弱化自己公司的E與Q,超級明星最終會是總經理的燙手山竽。不是功高震主,而是德不配位。
有一個年輕,但非常認真負責的品管主管,在與客戶對談時,有時像是PM專案經理,保證問題解決的日期;有時又像業務主管,絞盡腦汁要對方接受我們的要求。我訓誡他,要像個誠實可靠的品質把關者,就不能有錯亂的角色扮演。他後來擔任傑出的專案主管,又成為勝任的業務主管。在一個位置,演好一個角色。有總經理的天份與企圖,也要等到適合的時機。
不亂順序,也是提醒EQB需各盡努力,不能太快或太慢轉移。這需要專案運作中的資訊透明度,如同傳球,有工程難題發生時,E在努力,Q需待命,B要警覺。傳球轉移的時間拿捏,就是專案管理的專業判斷。傳球太快,客戶會瞧不起你的能力。傳球太慢,客戶會說,你拿著槍逼我簽字買單。下個訂單,你等著吧。
EQB順暢運作,是在公司內努力,最開心的時候。也是公司團隊經過客氣形成,風暴衝突,約定規範,之後最美的傑出表現期。
EQB代表"工程" Engineering, "品質" Quality,與 "業務" Business團隊。 E為底,Q居中,B為上,也是底牌。
在與客戶合作,遇到困難的設計規格,無法突破時;工程單位: 不論是設計工程,或製造工程,需盡量努力,調動專家,顧問,或更多人力支援,來達到客戶的要求。客戶的要求,需要能大量生產的一致性,與使用狀況的耐久性。因為有時間,成本,技術,材料與人力的現實壓力與限制,有時候,必須接受現狀,更改規格,稱之為Waiver。
這時品管團隊上場,先檢視比較相關規格在市場上的狀況,是否合乎市場水準,也評估使用者可能抱怨的機率,與嚴重性。公司內Q,E團隊有共識後,由品管團隊與客戶品管協商允收標準。客戶的品管單位,也會查核市場水準,並與自己的工程與業務團隊討論,或許同意。若是雙方品管團隊沒有共識,這就要請業務團隊上場。
產品何時上市,市場評價如何,價格定位,成本獲益,銷售數量,售後保證種種,都是業務的決定 (Business Call)。業務團隊與自己的 Q,E單位取得共識後,與客戶的業務單位協商談判。或延後交期,增加成本,或是降價,或是如實接受現狀出貨。雙方業務單位再不能有共識,就是雙方總經理出馬談,但這是極為罕見的。
某些規格,是追求極致的"目標",而非必要,經過努力後可以妥協。有些客戶的某些產品,是該公司的形象堅持,不容妥協,如此就要考慮延期,或更換廠商。這也是專案管理者,必須考慮啟動備案(Back Up Plan, Plan B)的觸發點(Trigger Point)。如果沒有備案或啟動太晚,因為工程的失敗或嚴重延誤,造成毀約賠償,不無可能。若是我方EQB團隊隱匿問題不報,出貨後造成客戶的商譽損失,讓公司破產都有機會。國際貿易,沒有僥倖,沒有政商關係可搓湯圓。資訊產品,或汽車工業,鉅額賠償都可以讓公司解體。
EQB的順序合作,對客戶如此,對廠商的要求也是如此。
如果公司有優良文化,上述EQB的運作會流暢,如同林書豪的擋拆與傳球助攻,上籃得分,打得一場好球。初期,總經理要依序調動EQB介入,算是團隊塑造,如交響樂團的指揮。
小心兩種問題,不對口,或亂順序。不對口,就是我們的E與對方的Q或B直接談,或之類的。因為,E,Q,B 彼此不能取代對方的角色與定位。工程單位須追求技術卓越,嚴謹而且熱忱。品管須堅持信用,務實,誠實,可靠,冷靜。業務需要有彈性,軟硬兼施,圓滑且可變通。這需要長時間與客戶互動,產生彼此的信賴度。如果工程主管,有時像個生意人,有時又對品質頤指氣使,信口雌黃,會讓客戶無法信賴。業務主管,若信誓旦旦賣弄其工程分析,也遲早會被客戶轟出去。用籃球隊來比喻,是最易理解的。若是業務超強,一人搞定對方的EQB,長期只會弱化自己公司的E與Q,超級明星最終會是總經理的燙手山竽。不是功高震主,而是德不配位。
有一個年輕,但非常認真負責的品管主管,在與客戶對談時,有時像是PM專案經理,保證問題解決的日期;有時又像業務主管,絞盡腦汁要對方接受我們的要求。我訓誡他,要像個誠實可靠的品質把關者,就不能有錯亂的角色扮演。他後來擔任傑出的專案主管,又成為勝任的業務主管。在一個位置,演好一個角色。有總經理的天份與企圖,也要等到適合的時機。
不亂順序,也是提醒EQB需各盡努力,不能太快或太慢轉移。這需要專案運作中的資訊透明度,如同傳球,有工程難題發生時,E在努力,Q需待命,B要警覺。傳球轉移的時間拿捏,就是專案管理的專業判斷。傳球太快,客戶會瞧不起你的能力。傳球太慢,客戶會說,你拿著槍逼我簽字買單。下個訂單,你等著吧。
EQB順暢運作,是在公司內努力,最開心的時候。也是公司團隊經過客氣形成,風暴衝突,約定規範,之後最美的傑出表現期。
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
定海神針
仁寶的陳總經理講過兩句話,我深深地記得,深深地佩服,也深深地感謝。
作為一個設計製造代工廠ODM,業務衝越大越好,經過九個月的設計開發,量產時備極艱辛不說,出貨之後,若有任何品質問題都可能回來怪罪研發單位。原則上,畫大餅的業務,會讓公司接下做不出來的訂單;容易放水的製造單位,出貨後的品質責任,也是一推三萬里。因為易於內鬥,研發單位苦不堪言,常常另謀他就。我當年加入,也是當個菜鳥主管,準備被兩邊老臣前後夾攻,毫不留情。
有一次,大家為產品出貨品質問題爭執不休時,總經理嚴正地問了品管主管一句話,"不論如何,產品出貨後有品質問題,唯誰是問?" 品管主管,眼睛直視總經理回答,"報告,唯品管是問"。這一問一答,幫公司定了半壁江山。品管,不論直屬總經理,或直屬製造副總,反正,唯你是問。權責相生,設計不良,可以不要製造;製造不良,就該不要出貨。品管一立,就像煞車到位,車子的引擎馬力,輪胎傳動,儘管放心去催。品管有權責之後,要有能力測試,判斷,追蹤,統計,品質變異可以歸納是材料問題,製造問題或設計問題,再各自追索答案。作為研發單位,我們可以被品管單位追著打,也不允許被品管單位誤導。不能裝做"無才便是德",全推給研發單位。尤其是放水以後,再找人推託,就毫無擔當了。
另一次,當我們慶幸不斷接到訂單,但是研發人員不足,士氣也因過度加班而非常低落,有可能成為被過多稻草壓垮的駱駝時。總經理在工廠看著我們埋頭苦幹,思考一陣子後說"讓我們砍掉一些案子吧!" 這句話,定下另一半江山。
簡單說,就是顧頭顧尾,務實不務虛。兵隨將轉,而水往低處流,人是有劣根性的。本位主義,自然如雜草般地滋生。總經理這兩句話,定下了界線。日後,我們與業務互動,要求他們要有總經理的高度思考,善用研發及公司整體資源,做合理的承諾。接案過多,不勝負荷時,要一起決定取捨。由前端的取捨,產出後端的承諾;由承諾產生信用與信任。因為品管的札實負責,量產後,研發團隊可以再投入新案,不會牽扯不清,反而大大提高公司整體的生產力與信譽。
一言興邦。我們做對的,是將老闆的話不斷引用,直到由習慣,形成文化,就不易逆轉了。但是,水永遠流向低處,人事變動,只要不明確守住底線,腐化也是早晚的問題。
作為一個設計製造代工廠ODM,業務衝越大越好,經過九個月的設計開發,量產時備極艱辛不說,出貨之後,若有任何品質問題都可能回來怪罪研發單位。原則上,畫大餅的業務,會讓公司接下做不出來的訂單;容易放水的製造單位,出貨後的品質責任,也是一推三萬里。因為易於內鬥,研發單位苦不堪言,常常另謀他就。我當年加入,也是當個菜鳥主管,準備被兩邊老臣前後夾攻,毫不留情。
有一次,大家為產品出貨品質問題爭執不休時,總經理嚴正地問了品管主管一句話,"不論如何,產品出貨後有品質問題,唯誰是問?" 品管主管,眼睛直視總經理回答,"報告,唯品管是問"。這一問一答,幫公司定了半壁江山。品管,不論直屬總經理,或直屬製造副總,反正,唯你是問。權責相生,設計不良,可以不要製造;製造不良,就該不要出貨。品管一立,就像煞車到位,車子的引擎馬力,輪胎傳動,儘管放心去催。品管有權責之後,要有能力測試,判斷,追蹤,統計,品質變異可以歸納是材料問題,製造問題或設計問題,再各自追索答案。作為研發單位,我們可以被品管單位追著打,也不允許被品管單位誤導。不能裝做"無才便是德",全推給研發單位。尤其是放水以後,再找人推託,就毫無擔當了。
另一次,當我們慶幸不斷接到訂單,但是研發人員不足,士氣也因過度加班而非常低落,有可能成為被過多稻草壓垮的駱駝時。總經理在工廠看著我們埋頭苦幹,思考一陣子後說"讓我們砍掉一些案子吧!" 這句話,定下另一半江山。
簡單說,就是顧頭顧尾,務實不務虛。兵隨將轉,而水往低處流,人是有劣根性的。本位主義,自然如雜草般地滋生。總經理這兩句話,定下了界線。日後,我們與業務互動,要求他們要有總經理的高度思考,善用研發及公司整體資源,做合理的承諾。接案過多,不勝負荷時,要一起決定取捨。由前端的取捨,產出後端的承諾;由承諾產生信用與信任。因為品管的札實負責,量產後,研發團隊可以再投入新案,不會牽扯不清,反而大大提高公司整體的生產力與信譽。
一言興邦。我們做對的,是將老闆的話不斷引用,直到由習慣,形成文化,就不易逆轉了。但是,水永遠流向低處,人事變動,只要不明確守住底線,腐化也是早晚的問題。
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
工作的目的
工作時間佔人生的百分比,越來越高。不論是剛踏入社會,或中年衝刺,或老年終將退休; 不論是叱吒風雲的事業,僅能糊口的工作,甚至打工遊學,都可以想想,看似做牛做馬的工作,從早忙到晚,勞心勞力,究竟是為了甚麼?
有人說是為了生存,有人說為了人際關係,有人是為了服務,有人是為了自我價值。我概括來說,是為了改變。
剛開始,是為了改變經濟,創造財富,之後改變人際關係,有了人脈或老友,登頂後又創造高峰,改變聲名或權勢。有一天,這改變會停止,不再有感,甚至,感到下滑,感到失去,因為失敗,感到痛苦與空虛。
我的領悟是,這佔據生命極大成分的工作歷程,可以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好。經濟,關係,能力,成就,知識,與心靈。前四項淺顯易懂,我想說說後兩項。
我承認工作中帶有機運,甚至也許有些命定,但成果當然不是僥倖得來。我認為,工作中,經由體驗與領悟,真正所學習到的,就是知識。知識可以傳授甚至傳承,就如商道。日本的經營之聖,稻聖和夫先生,所作所為就是商道的展現。經商是人類的主要活動之一,能利人利己,和合成事,真心誠信,創造進步的原則,就是商道。而工作中種種考驗,讓我們學會溝通,領導,就事論事,大公無私,開會整合,激勵士氣,決策執行,賞罰分明,承諾當責,等等,都是工作領域的珍貴知識。
知識的學習,來自失敗時的領悟,可能比成功時還要多。要能轉念,將失敗與挫折當成一門功課,學習的心升起時,知識的門就會開啟。如何從失敗中學習? 先從接受事實開始,再探索,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。知識造成行為的改變,通常也是因為內在認知的改變: "我願意改變",而非僅是要求別人。
其次,工作中累積的壓力,觸動的情緒,漸漸形塑我們的個性。或謙虛,或高慢,或粗橫,或文雅,或任性,或明理。加上演變中的價值觀若是扭曲,人格就會貪吝,刻薄,或是海派,或是慷慨,忌妒,甚至陰險,狡詐,城府,或是開朗,坦誠,或是樂觀,或是悲觀。當看到童年照片,或幼年好友,才發現純真不再,心靈上傷痕累累。
我們要有紓解情緒,釋放壓力,珍守價值的自覺,才能保守心靈,不至於因工作中而大量損耗。因此,有財富,有權勢的人,需要有靈性的修持,才不會腐朽。被壓迫,辛勞的人,也需要靈性的覺知,才不會耗損。
總之,工作或事業有成有敗。有煎熬,有喜悅,有順境,有逆境。以知識的成長而言,有得無失。心靈的成長,可以有領悟,小心勿迷失。知識與心靈,是我認為,人生的工作歷程中,最重要的任務與目的。
有人說是為了生存,有人說為了人際關係,有人是為了服務,有人是為了自我價值。我概括來說,是為了改變。
剛開始,是為了改變經濟,創造財富,之後改變人際關係,有了人脈或老友,登頂後又創造高峰,改變聲名或權勢。有一天,這改變會停止,不再有感,甚至,感到下滑,感到失去,因為失敗,感到痛苦與空虛。
我的領悟是,這佔據生命極大成分的工作歷程,可以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好。經濟,關係,能力,成就,知識,與心靈。前四項淺顯易懂,我想說說後兩項。
我承認工作中帶有機運,甚至也許有些命定,但成果當然不是僥倖得來。我認為,工作中,經由體驗與領悟,真正所學習到的,就是知識。知識可以傳授甚至傳承,就如商道。日本的經營之聖,稻聖和夫先生,所作所為就是商道的展現。經商是人類的主要活動之一,能利人利己,和合成事,真心誠信,創造進步的原則,就是商道。而工作中種種考驗,讓我們學會溝通,領導,就事論事,大公無私,開會整合,激勵士氣,決策執行,賞罰分明,承諾當責,等等,都是工作領域的珍貴知識。
知識的學習,來自失敗時的領悟,可能比成功時還要多。要能轉念,將失敗與挫折當成一門功課,學習的心升起時,知識的門就會開啟。如何從失敗中學習? 先從接受事實開始,再探索,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。知識造成行為的改變,通常也是因為內在認知的改變: "我願意改變",而非僅是要求別人。
其次,工作中累積的壓力,觸動的情緒,漸漸形塑我們的個性。或謙虛,或高慢,或粗橫,或文雅,或任性,或明理。加上演變中的價值觀若是扭曲,人格就會貪吝,刻薄,或是海派,或是慷慨,忌妒,甚至陰險,狡詐,城府,或是開朗,坦誠,或是樂觀,或是悲觀。當看到童年照片,或幼年好友,才發現純真不再,心靈上傷痕累累。
我們要有紓解情緒,釋放壓力,珍守價值的自覺,才能保守心靈,不至於因工作中而大量損耗。因此,有財富,有權勢的人,需要有靈性的修持,才不會腐朽。被壓迫,辛勞的人,也需要靈性的覺知,才不會耗損。
總之,工作或事業有成有敗。有煎熬,有喜悅,有順境,有逆境。以知識的成長而言,有得無失。心靈的成長,可以有領悟,小心勿迷失。知識與心靈,是我認為,人生的工作歷程中,最重要的任務與目的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