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

組織改組? 或流程改善?

這是一個方向識別的問題。解決問題的方向錯誤,目標便難以達成。

為了避免落入循環論證,或是假因的推論,讓我們先從釐清問題症狀看起,不急著推論原因,對號入座。

先排除單一事件,將之列入觀察;反之,有重複發生,普遍存在的問題,優先處理。我們先將問題概念化,找出模式,再來模式匹配,與驗證假設。

依照前文:解決問題的五個要素,三個方向,加以分析:

溝通問題的症狀,就是誤解。回報問題,則是失真,失焦,不及時,或是複雜化。
流程問題的症狀,有相當的不穩定,時好時壞,難以信賴。交接,里程碑,稽核點都不可靠。面對變化的客戶需求,供應變動,專案團隊難以適應。預算,時程,甚至數量,品質,都沒有可靠度。

組織問題的症狀,則是該組織對其成員,對其能力,也對業務的執行承諾,失去可信賴度。無法提供成員的肯定與成長,以致流失。無法有效率地分享能力,也無法產生新的技術或工程能力。對專案執行的資源與目標,都無人可以或需要承諾。整體來說,會感到,研發的人力與能力是有的,但對成員,對業務,對新的市場需求,無人承諾。

其實,研發組織需面對業務的擴張,業務模式的改變(產品導向變成客戶導向,多量少樣轉成少量多樣,功能導向變成成本導向等等),及市場產品與技術的改變。我認為,研發組織需滿足以下特點: 擁有資源調度彈性,對業務給予專注與承諾;有效分享既有技術與能力,並能開發新技術能力;發展研發人力質量,給予肯定與成長。

抓個重點: 說不清楚,交接不清楚,感覺事情進展不可靠,不踏實,比較偏向跨部門溝通與流程的問題。反之,覺得對人的無力感,無人出面,無人承諾,忙者越忙,勞逸不均,能力不足,就偏向是組織的問題。以這個粗估,佐證上述較細的症狀,就可以產出一個方向。

驗證假設,如果是流程或溝通問題,通常在流程敘述,訓練,文件稽核,審核與溝通紀錄,並不確實,也有實質的困難。如果是組織問題,看組織圖(就像線路圖)會找不到負責人,兼差複雜,少權多責,或有權無責,而人員訓練,績效考核,晉升等重大權責,也不是研發主管可以決定。

流程改善,要形成跨部門團隊,加以解決。請參見此文
組織改組,要先選定研發負責人,由其依據以上對業務面,對人員與對技術能力面的目標需求,提出規劃。再面對相關跨部門與下屬得到支持,最後得到老闆的許可。而後推行。

一個組織設計,必須是該主管決定,否則難以負責。

要知道,手段與目的不同。研發組織改組是一個手段,是研發負責人的權責;但研發組織的目的,要符合業務面,人員與能力的需求。業務面的需求,由各相關部門提出,當然,配合度,彈性,專注,有能力,甚至低成本,都是需求。但是要分成 Top Line (希望) 與 Bottom Line (需要)。 Bottom Line 下限必須要滿足,上限則看情況。

研發組織的目標設定,必須符合執行長的需求。但是改組的手段與設計,必須是研發主管的決策。就像網球國手對球拍與球鞋的決策,必須自己決定。

我在統寶時,組織改組原則上做了四個決定:
一。將中央廚房與模組設計分開。研發組織與工廠組織有一致性。中央廚房必須嚴謹。而模組設計依不同事業部的客戶需求配置。產生專注性,甚至命運共同體。

二。研發資源配置,依照由上而下的事業部的策略比例分配。避免過度搶案子,爭資源。也讓業務單位珍惜可用的研發資源,再度確認其命運共同體。

三。研發人員的績效考核與升遷,由人事單位的大鍋飯政策,拉回研發主管依績效分配,再由相關事業單位主管與研發最高主管共同裁決。也就是矩陣評核。

四。專案組織設定回研發單位,開案時與業務共同討論,規劃時程後成為研發單位的承諾。"承諾"是一個關鍵。研發不是配合業務,是承諾於專案的目標。當然不會百依百順,但是答應了就會全力以赴。

舊的經驗不足以適應新的狀況,但是有邏輯,有目標的組織設定,可以用很久,同時滿足公司的擴充,人員的成長與流動,與能力的進步。

如果把組織的問題,以對的方式解決,不僅是績效改善,成員滿意度都會提升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