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多年前的某一天,四十多歲的我,在螢幕上貼一個條子:"務實? 務虛"?
經過了十七八年的衝刺,事業有了些成就;團隊,流程都上軌道,我有了些空閒,可以再想想未來的目標。公司內有些一般事務,例如與公視合作的講座,也會找我參加。日子一天天地過,一週週快快的過去,我不禁回想,時間都用到哪裡去了?
忙著緊急的事,可以忙不完;要找屬下麻煩,可以累死別人;拜訪客戶廠商,有點道理,但該多頻繁? 哪些事情默默地發生? 靜靜地轉變? 市場上的變化,公司內的氣氛,競爭者之間的消長,動態的變化中,我必須靜靜地想。
只寫下個原則: "多務實,少務虛"。錦上添花,徒勞無功,紛爭繞舌,沽名釣譽的事少做。時間過去,如果對自己不值得,對他人沒價值的,就是虛假的。反之,一點一滴,有人受益,體質改變,朝向善的,學習進步的,雪中送炭的,就值得一點一點地耕耘。
空等待,也是虛的。沒有目標,時間就送你一張白卷。午後,看看書,寫寫字,也是有目的的。打掃清理,是實在的,走路健身,旅行活動都很實在。
工作時專心工作,無心時轉換工作,不混,也是實在。當兵時,入伍我要求訓練,下部隊當排長就用力訓練部隊,被人誤會是職業軍人。退伍前還參加戰技比賽跑四百障礙,(那當然不是志願的)。在AOC的第二年,我唸研究所半工半讀,經理已離職創業,部門屬於無主管狀態。有一個同事,姑隱其名,每天上班必躲入一房間睡覺,因為下班才要開始兼職;我心裡就想,這一輩子我不會錄用這種人。我不是老闆,但是我不認同這種同事。
被勉強,不甘心去做的事,也可能是虛的。我常需要在工廠帶隊解決技術問題,有時通宵達旦,絞盡腦汁,但感覺非常充實。有些應酬,我很不願意,能推就推,反正我這個吃菜的也沒甚麼樂趣。忙完公務,留點私人時間,陪陪孩子老婆,我可不想再被虛耗。
所謂騎虎難下,也是虛功一場。不值得的工作,不是非你不可的,不是非做不可的,無心或無力了,就轉換交接;戀戀風塵,還是化為塵土。時間過去不會再回頭,該拚的時候拚,該學的時候學,該教的時候要教,該退時就退,人生總有下一個目標,值得去投入。
能力不足時,硬充胖子,也是虛啊! 我很幸運,當我們NB團隊還不強時,生意沒有很好。過了四五年,團隊成長,產品得獎,流程建構之後,才陸續接到大咖客戶。老闆願意給團隊時間茁壯,是務實的,令人感恩。NB興旺早期,客戶陸續進來簽約,我們撐不下了,總經理有一天語重心長地說:"咱們來砍些訂單吧",那可真是踏實的感覺! 可惜,成功之後,總會以為無所不能,培養不出來的也可以買的到,就失去耐心,忘了實況是甚麼。
在PMCC,產品開發完成要進入量產,廠長告訴我沒問題,我看卻到處都是問題,過分樂觀也蠻不實在的。後來 Mage進來掌舵,才落實運作。很遺憾地,團隊會站會走以後,就接了兩大客戶的最先進智慧手機開發,結果一個活當,開發延遲仍出貨;一個死當,選用晶片出問題,客戶也取消了案子。團隊元氣大傷。
在統寶,有日本與台灣的先進技術中心,有飛利浦留下的市場部,有昂貴的顧問技術長,大家討論技術發展策略,雄心壯志中,忘了公司連虧七年,淨值不到一半。我提議不做揮灑千金的先驅者(Pioneer),而做快速跟隨者(Quick Follower),當市場較明確時,才將更多資源投入。好一盆冷水,大家想一想,還是接受了。
每個事業群,都來要求投入每一個偉大的技術機會,好像我們是NASA經費用不完,實在地說,是看上母公司源源不絕的奶水。我先禮貌地緩下對他們的承諾,收集所有的需求,列出總表,在技術策略會議中一起討論優先順序,讓大家都一起面對所有的機會與限制,每三個月做一次策略更新。只要讓大家面對現實,就會務實。如果要做人情,或做夢,那就做夢,但是夢一定會醒的。
只要雖風飄盪,務虛何難? 一時掌聲,一時快意,好不快哉 ! ?
如果願意面對結果,懷抱理想但面對現實;願意下台結束時,能恭謹地一鞠躬謝幕,而非草草收場;願意當個流水中的石頭,那是一個比較需要勇氣的抉擇。
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
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
方針
方針,就是方向的指示,幫助大家凝聚目標。
當我於2007年三月,開始正式帶領統寶研究開發團隊時,統寶才剛合併飛利浦光電部門。除了台灣,還有日本,荷蘭,上海與香港,一共五個研發中心。有巨人般高大的荷蘭人,看他們木鞋的大小就知道,猶豫不前的上海團隊,忐忑不安的香港,徬徨無助的日本,與士氣低落的台灣同胞。這是團隊氣氛,可以遠距遙測。
我陸續拜訪了各個中心,對員工公開演講,說明公司的現狀,與未來的方向,特別是各個地區努力的方向。我事先與事業部溝通他們的期望,與工廠品管溝通他們的關切,再與執行長溝通未來的方向,我心裡有了定見。
每個地區的成本結構不同,價值也不相同。我可以接受他們的高收入,前提是必須高產出。有些地區成本低廉,例如上海(那時)與台灣,也要有一定相對的產出。我的核心概念是: Local for Local 在地服務,與 Dedication 專注。 我將產品開發團隊,與事業部綁在一起,有歐洲區,中國區,日本區,台美區,與 車用航空電子。市場業務決定在地開發團隊的績效與價值,也由其盈虧決定是否養得起。
所以我告訴上海,Local for Local,這是他們出頭天的機會,我將上海研發交給當地的技術長領導,再由台灣與香港給予技術與管理協助。我告訴香港,Dedicated and Profitable! 以有限資源,與事業部密切合作,車用與航空還在起步,只要保持盈餘,最終品質,可靠度與交期能滿足客戶,就無須擔心。我讓荷蘭專注Nokia,並留意市場與技術趨勢。台灣我則毅然分為前端與後端兩個團隊。後端主要是攻台灣,美國區與消費電子。前端是中央廚房,與工廠共同開發液晶與玻璃供各產品中心使用。
日本團隊是老經驗,分為先進技術與產品開發兩個團隊。從Hosiden被併入飛利浦,現又併入統寶,成本很高,但始終是支援單位,沒有主導性,也不是很願意主導。先說另外一件事,我曾經面試一位很資深的日本技術人員,我問他工作三十多年來,做過最難的重大決定是甚麼? 他很自信地回答我,"沒有"; 我問他甚麼叫"沒有",他很輕鬆地說他從沒做過重大決定。因此,我就沒錄用他。這似乎是文化。
我到大阪關西機場,轉車到神戶。當我與日本團隊初次見面時,我告訴他們我在機場搭巴士時,看到一個老搬運工人,他把行李裝入車子,車子啟動時,我從後照鏡中看到他緩緩地鞠躬送行。我告訴日本員工,這種敬業的精神是內化的,也是我尊敬日本團隊的基礎。
然後我告訴他們要專注在本地市場,與業務充分合作。"Manage Your Own Destiny",我要他們主導自己的命運,主動與業務一同拜訪客戶,在有限資源內承接重要專案,以業務績效決定團隊的未來。不是逆來順受,不是先進先出,有事忙就好,要精算計較投資回收,要決定,要承諾。
公司沒有賺錢,但只要每個地區的業務都不虧錢,就會止虧為盈。我對他們各區的訊息是有針對性的,因為合理可以被接受,也有激勵性。要求每個研發頭頭,要對業務成敗負責時,大家都不認輸。因為這個要求,也讓研發與業務及工廠密切合作。我不需要自己有主導權,我要各區有自己的命運主導權。
看起來是個三贏的化學因子,之後幾年,大家依據這些方針,各自努力也彼此合作。簡易明瞭的方針,可以直接碰觸問題癥結,串起公司與員工團隊的共同目標。
當我於2007年三月,開始正式帶領統寶研究開發團隊時,統寶才剛合併飛利浦光電部門。除了台灣,還有日本,荷蘭,上海與香港,一共五個研發中心。有巨人般高大的荷蘭人,看他們木鞋的大小就知道,猶豫不前的上海團隊,忐忑不安的香港,徬徨無助的日本,與士氣低落的台灣同胞。這是團隊氣氛,可以遠距遙測。
我陸續拜訪了各個中心,對員工公開演講,說明公司的現狀,與未來的方向,特別是各個地區努力的方向。我事先與事業部溝通他們的期望,與工廠品管溝通他們的關切,再與執行長溝通未來的方向,我心裡有了定見。
每個地區的成本結構不同,價值也不相同。我可以接受他們的高收入,前提是必須高產出。有些地區成本低廉,例如上海(那時)與台灣,也要有一定相對的產出。我的核心概念是: Local for Local 在地服務,與 Dedication 專注。 我將產品開發團隊,與事業部綁在一起,有歐洲區,中國區,日本區,台美區,與 車用航空電子。市場業務決定在地開發團隊的績效與價值,也由其盈虧決定是否養得起。
所以我告訴上海,Local for Local,這是他們出頭天的機會,我將上海研發交給當地的技術長領導,再由台灣與香港給予技術與管理協助。我告訴香港,Dedicated and Profitable! 以有限資源,與事業部密切合作,車用與航空還在起步,只要保持盈餘,最終品質,可靠度與交期能滿足客戶,就無須擔心。我讓荷蘭專注Nokia,並留意市場與技術趨勢。台灣我則毅然分為前端與後端兩個團隊。後端主要是攻台灣,美國區與消費電子。前端是中央廚房,與工廠共同開發液晶與玻璃供各產品中心使用。
日本團隊是老經驗,分為先進技術與產品開發兩個團隊。從Hosiden被併入飛利浦,現又併入統寶,成本很高,但始終是支援單位,沒有主導性,也不是很願意主導。先說另外一件事,我曾經面試一位很資深的日本技術人員,我問他工作三十多年來,做過最難的重大決定是甚麼? 他很自信地回答我,"沒有"; 我問他甚麼叫"沒有",他很輕鬆地說他從沒做過重大決定。因此,我就沒錄用他。這似乎是文化。
我到大阪關西機場,轉車到神戶。當我與日本團隊初次見面時,我告訴他們我在機場搭巴士時,看到一個老搬運工人,他把行李裝入車子,車子啟動時,我從後照鏡中看到他緩緩地鞠躬送行。我告訴日本員工,這種敬業的精神是內化的,也是我尊敬日本團隊的基礎。
然後我告訴他們要專注在本地市場,與業務充分合作。"Manage Your Own Destiny",我要他們主導自己的命運,主動與業務一同拜訪客戶,在有限資源內承接重要專案,以業務績效決定團隊的未來。不是逆來順受,不是先進先出,有事忙就好,要精算計較投資回收,要決定,要承諾。
公司沒有賺錢,但只要每個地區的業務都不虧錢,就會止虧為盈。我對他們各區的訊息是有針對性的,因為合理可以被接受,也有激勵性。要求每個研發頭頭,要對業務成敗負責時,大家都不認輸。因為這個要求,也讓研發與業務及工廠密切合作。我不需要自己有主導權,我要各區有自己的命運主導權。
看起來是個三贏的化學因子,之後幾年,大家依據這些方針,各自努力也彼此合作。簡易明瞭的方針,可以直接碰觸問題癥結,串起公司與員工團隊的共同目標。
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
淺談領導統御
講到統御,就想到君王術。
要讓公司倒閉,歷史上可以參考外戚與宦官干政,近代可以參考台灣的立法院。想像一下哪家公司內置立法院,可以撐三個月就算神奇,這算是笑話。
外戚與宦官,都是親近層峰而有權無責之人。不同之處,外戚以其特殊裙帶關係,常常拿雞毛當令箭,發展個人勢力與版圖。宦官則在君王之旁咬耳朵,可以陷害忠良,保全自己的小奸小惡。外戚與宦官之成功,在於君王失去用人之道。
用人之道,不外乎信任與溝通。我工作日久,已漸頑固。我深信,公司必須有三大可靠: 組織可靠,資訊可靠與 流程可靠。不可靠就是失道,便宜行事,苟活難續。
先講流程,從IT廠到鼎泰豐都需要,最好的做法,可以重複,就是流程。不多不少,必要剛好。有如高速公路的流暢,又有ETC或收費過磅的檢查點。若公司不講流程,或有流程卻不定時翻新,那就難以擴大成長。公司創立時可以坐牛車或騎馬,治理時就要建造可靠的公路了。
再講資料,最可貴的是真實資料,其次是無資料(不知道),次糟是假資料,最糟的是片面,半真半假的資料。老闆常生氣員工不知道,也會憤怒收到假資料,但對誤導型,半真假,不充分的片面資料,卻可能體諒自責而不追究。其實誤導就是欺君,主管此時應該要大怒,寧可員工不知道,或說明待求證補全。君易欺,則非明。老闆若任令資料不實,造假,片面而不追究到底,公司必亡。有的主管對老闆誠實,卻提供其他部門不實資料,若你是老闆,該主管是忠實,還是奸佞? 不妨想想。
所謂組織可靠,簡單來說,就是沒有地下老闆,地下主管。公司決定了組織圖,公告之後,大家都知道誰管誰管啥,不必猜測。有的主管實不能用,就改組織圖。公司的影響力,應該依組織圖運作,若是另有影響力團體運作,或稱細胞,內臣,家奴,小廝,紅粉等,則公司都會懼怕老闆無所不知,但是恐懼不是公司運作的原理。領薪水不是要換胃潰瘍的。可以緊張或壓力,不應該在公司內還要做法事,防小人。
所以說,用人之道,就是信任與溝通。聘用的人才,就要任以人事而信任之,若有疑惑不滿,就誠實溝通,一對一何者不可談? 反之,懷疑而不能信任,或固執無法溝通改變者,就依禮辭去。我常遇到年輕員工與主管相處不佳,我會讓員工請調一次換主管,我所要求的,就是主管對員工的影響力。若有員工無法被主管影響,要嘛換主管,要嘛換工作。
主管耳根軟,是人格特質,傾聽是優點,亂聽是缺點。越級領導有一個心法,就是信任組織。主管可以獲得下幾層屬下的心聲,為了避免被利用,要多方求證,並反映給原主管後,看原主管如何處理。老闆可以反映問題,不要替下屬提供被誤導的答案。有的組織已經進入反管理模式,老闆聽細胞,再教其主管怎麼做事,實在是既悲且愚。
例如工廠內事情繁多,員工向老闆反映宿舍或飲食問題,老闆當然應該跟廠長反映並跟蹤解決。不可因此反應而傷害員工,也不可因此而挑戰廠長。除非將公司當政治領域鬥爭,則無不可為。
改天再談矩陣領導與管理,一個人有兩三個老闆,聽誰的? 誰說的算? 誰打考績? 有解。
要讓公司倒閉,歷史上可以參考外戚與宦官干政,近代可以參考台灣的立法院。想像一下哪家公司內置立法院,可以撐三個月就算神奇,這算是笑話。
外戚與宦官,都是親近層峰而有權無責之人。不同之處,外戚以其特殊裙帶關係,常常拿雞毛當令箭,發展個人勢力與版圖。宦官則在君王之旁咬耳朵,可以陷害忠良,保全自己的小奸小惡。外戚與宦官之成功,在於君王失去用人之道。
用人之道,不外乎信任與溝通。我工作日久,已漸頑固。我深信,公司必須有三大可靠: 組織可靠,資訊可靠與 流程可靠。不可靠就是失道,便宜行事,苟活難續。
先講流程,從IT廠到鼎泰豐都需要,最好的做法,可以重複,就是流程。不多不少,必要剛好。有如高速公路的流暢,又有ETC或收費過磅的檢查點。若公司不講流程,或有流程卻不定時翻新,那就難以擴大成長。公司創立時可以坐牛車或騎馬,治理時就要建造可靠的公路了。
再講資料,最可貴的是真實資料,其次是無資料(不知道),次糟是假資料,最糟的是片面,半真半假的資料。老闆常生氣員工不知道,也會憤怒收到假資料,但對誤導型,半真假,不充分的片面資料,卻可能體諒自責而不追究。其實誤導就是欺君,主管此時應該要大怒,寧可員工不知道,或說明待求證補全。君易欺,則非明。老闆若任令資料不實,造假,片面而不追究到底,公司必亡。有的主管對老闆誠實,卻提供其他部門不實資料,若你是老闆,該主管是忠實,還是奸佞? 不妨想想。
所謂組織可靠,簡單來說,就是沒有地下老闆,地下主管。公司決定了組織圖,公告之後,大家都知道誰管誰管啥,不必猜測。有的主管實不能用,就改組織圖。公司的影響力,應該依組織圖運作,若是另有影響力團體運作,或稱細胞,內臣,家奴,小廝,紅粉等,則公司都會懼怕老闆無所不知,但是恐懼不是公司運作的原理。領薪水不是要換胃潰瘍的。可以緊張或壓力,不應該在公司內還要做法事,防小人。
所以說,用人之道,就是信任與溝通。聘用的人才,就要任以人事而信任之,若有疑惑不滿,就誠實溝通,一對一何者不可談? 反之,懷疑而不能信任,或固執無法溝通改變者,就依禮辭去。我常遇到年輕員工與主管相處不佳,我會讓員工請調一次換主管,我所要求的,就是主管對員工的影響力。若有員工無法被主管影響,要嘛換主管,要嘛換工作。
主管耳根軟,是人格特質,傾聽是優點,亂聽是缺點。越級領導有一個心法,就是信任組織。主管可以獲得下幾層屬下的心聲,為了避免被利用,要多方求證,並反映給原主管後,看原主管如何處理。老闆可以反映問題,不要替下屬提供被誤導的答案。有的組織已經進入反管理模式,老闆聽細胞,再教其主管怎麼做事,實在是既悲且愚。
例如工廠內事情繁多,員工向老闆反映宿舍或飲食問題,老闆當然應該跟廠長反映並跟蹤解決。不可因此反應而傷害員工,也不可因此而挑戰廠長。除非將公司當政治領域鬥爭,則無不可為。
改天再談矩陣領導與管理,一個人有兩三個老闆,聽誰的? 誰說的算? 誰打考績? 有解。
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
叛逆與拒絕
叛逆,是邁向獨立自主的必要一步。
然而,在反抗團體中,常常見到,叛逆者一二人,從眾者一大群。追隨者不是叛逆,只是不滿,若無獨立思考,只是盲流。
不滿跟叛逆不同,不滿是情緒,叛逆是思考。不滿可以消退,安撫,轉移焦點或遺忘;叛逆卻會耿耿於懷,因為不服,因為覺得可以不同,可以更好。有時,叛逆是創新的泉源。每一個新的諾貝爾獎大師,總是前輩的叛逆者。
有一種不滿,稱做建設性不滿。相對於安於現狀的遲鈍,感覺是敏銳而不滿的,但是,不僅止於不滿,我們負責地提出建議,契而不捨地要求改善,就是建設性不滿。反之,抱怨,破壞,無力感的不滿情緒,也會改變現狀,如同文化大革命般,巨大的憤怒會失去控制,用更大的恐懼來取代原先的不滿。
若要叛逆,在人群中,你要抬頭張望,認清事實,想明主張。若要不滿,加一點建設性,你就是改變的樞紐。即便叛逆或不滿,我們仍應開放心胸,謙虛為懷,有時,該修正的是自己。
我在加入仁寶之後,由於多方的挫折,我想離開。但是新的機會,雖看是更雄偉的城堡,卻是建立在沙灘之上。那時,我告訴自己,烏托邦並不為我存在,但可由我打造。之後,我將不滿化為力量,提議改善人事制度以滿足員工要求,與相關部門建立合作流程,翻新專案管理職責以利整合。2006年底,在我加入統寶時,有朋友勸我別去了,因為問題重重,山頭主義,士氣低落之至。我告訴自己,去蓋個101吧。對於問題,我也有不滿的情緒,但是因為喜歡解決問題,所以,我選擇建設性不滿。
我參加過327對兩顆子彈的抗議,但在人群中,我只走了一小段,因為有些訴求我不認同。我也參加過反扁遊行,在納斯卡線淋著雨的人群中默默行走,但我始終認為施明德只是我們的僕人。從眾者常會把手段當作目的而熱血沸騰,叛逆者會認清真正的目的而千山獨行,而野心者則利用從眾者的情緒,與其說是叛逆者,不如說是投機者。
之前說到承諾,那是不願一昧服從,那是從拒絕而來。好的公司,才能接受反對,接受拒絕,也才能產生承諾。反對來自自主的思考,而非高壓。員工能拒絕來自主管開放的胸襟,而非狹隘。同仁的承諾來自心中的認同,即使可以反對與拒絕。
反之,一概說"是"的人,我認為是不可靠的。我很重視會說"不"的人,我想了解為什麼"不"的原因。有的原因不甚合理,我會再溝通。有的反對很有道理,我會修正想法。我也遇到過有人批評的很有道哩,但是不願意參與改善的行動,對我而言,批評成了他無作為的藉口,這也不是能重用的人。"聰明"的人不會得罪主管,耿直的人會,其實可以對自己少一些傷害。
在團隊合作中,反對或拒絕,可以加一點溫暖的支持,澄清這是對事不對人的堅持。部門合作,總有需要堅持之處,例如品管對研發或製造的仔細監督。研發對採購提議的廠商,也有品質效能的顧慮。只要在溝通的態度上有真誠的善意,就可維持專業的堅持而不傷和氣。在流程改善時,我們或許認同改善的目標,卻不能認同其方法,此時也可先強調認同之處,再說明不同意的點。只要不是存心傷害,還是要練習清晰明確的拒絕。
對屬下拒絕,反對或修正,我只能建議場合。私下場合,可以暢言。下屬非常重視主管給予的尊重,若是公開場合,一定要對事不對人。若對人建議或修正,還是私下為之。"責人之過,當思其堪受",上對下,也要注意勿傷及信任,不要過於急切。
"這樣做是不對的","這個計畫不周全","怎麼會這樣反應?!" 這些主體都是"事",是可以公開質疑的。"你真不可靠","你搞甚麼東西?!","你真令我失望","你到底在想甚麼?","你太驕傲了,或太遲鈍了",這就是對"人"。對"人"要私下談,才可以達到教導指正的效果。最重要的,保全屬下的面子與尊重,才有實效。
對上司反對,就要有技巧,最好可以有效表達,卻不致誤會。因為自己的觀點未必全面,盡量少用絕對肯定的語氣,可以用機率,或可能性來表達。最好說清楚自己反對的依據,邏輯與推論,比較能客觀陳述觀點。當然老闆也有情緒之時,所以表達反對要看時機場合。老闆並非完人,也愛面子,在公開場合須謹慎為之,在私下場合則需真誠實言。
拒絕通常是令人不快的。因此,決心拒絕或反對時,必須鼓起勇氣。我認為,對自己誠實,是最大的勇氣,因為我不得不言。30歲前,我說話不看場合,公開場合反對老闆,恃才傲物,對老闆不敬,對自己不智。之後在仁寶,有一次總經理要求電路板設計只能修改一次,我當場未表意見,事後才去找總經理私下解釋實有困難。坦白說,屬下若與老闆撕破臉,實在沒有再做下去的必要。公司是老闆扛的責任,若是反對已無轉圜,也不被接受,就不妨好聚好散。
總而言之,一個公司,可貴在於可以容納反對,接受拒絕,轉化不滿為建設,進而引導叛逆於創新。
然而,在反抗團體中,常常見到,叛逆者一二人,從眾者一大群。追隨者不是叛逆,只是不滿,若無獨立思考,只是盲流。
不滿跟叛逆不同,不滿是情緒,叛逆是思考。不滿可以消退,安撫,轉移焦點或遺忘;叛逆卻會耿耿於懷,因為不服,因為覺得可以不同,可以更好。有時,叛逆是創新的泉源。每一個新的諾貝爾獎大師,總是前輩的叛逆者。
有一種不滿,稱做建設性不滿。相對於安於現狀的遲鈍,感覺是敏銳而不滿的,但是,不僅止於不滿,我們負責地提出建議,契而不捨地要求改善,就是建設性不滿。反之,抱怨,破壞,無力感的不滿情緒,也會改變現狀,如同文化大革命般,巨大的憤怒會失去控制,用更大的恐懼來取代原先的不滿。
若要叛逆,在人群中,你要抬頭張望,認清事實,想明主張。若要不滿,加一點建設性,你就是改變的樞紐。即便叛逆或不滿,我們仍應開放心胸,謙虛為懷,有時,該修正的是自己。
我在加入仁寶之後,由於多方的挫折,我想離開。但是新的機會,雖看是更雄偉的城堡,卻是建立在沙灘之上。那時,我告訴自己,烏托邦並不為我存在,但可由我打造。之後,我將不滿化為力量,提議改善人事制度以滿足員工要求,與相關部門建立合作流程,翻新專案管理職責以利整合。2006年底,在我加入統寶時,有朋友勸我別去了,因為問題重重,山頭主義,士氣低落之至。我告訴自己,去蓋個101吧。對於問題,我也有不滿的情緒,但是因為喜歡解決問題,所以,我選擇建設性不滿。
我參加過327對兩顆子彈的抗議,但在人群中,我只走了一小段,因為有些訴求我不認同。我也參加過反扁遊行,在納斯卡線淋著雨的人群中默默行走,但我始終認為施明德只是我們的僕人。從眾者常會把手段當作目的而熱血沸騰,叛逆者會認清真正的目的而千山獨行,而野心者則利用從眾者的情緒,與其說是叛逆者,不如說是投機者。
之前說到承諾,那是不願一昧服從,那是從拒絕而來。好的公司,才能接受反對,接受拒絕,也才能產生承諾。反對來自自主的思考,而非高壓。員工能拒絕來自主管開放的胸襟,而非狹隘。同仁的承諾來自心中的認同,即使可以反對與拒絕。
反之,一概說"是"的人,我認為是不可靠的。我很重視會說"不"的人,我想了解為什麼"不"的原因。有的原因不甚合理,我會再溝通。有的反對很有道理,我會修正想法。我也遇到過有人批評的很有道哩,但是不願意參與改善的行動,對我而言,批評成了他無作為的藉口,這也不是能重用的人。"聰明"的人不會得罪主管,耿直的人會,其實可以對自己少一些傷害。
在團隊合作中,反對或拒絕,可以加一點溫暖的支持,澄清這是對事不對人的堅持。部門合作,總有需要堅持之處,例如品管對研發或製造的仔細監督。研發對採購提議的廠商,也有品質效能的顧慮。只要在溝通的態度上有真誠的善意,就可維持專業的堅持而不傷和氣。在流程改善時,我們或許認同改善的目標,卻不能認同其方法,此時也可先強調認同之處,再說明不同意的點。只要不是存心傷害,還是要練習清晰明確的拒絕。
對屬下拒絕,反對或修正,我只能建議場合。私下場合,可以暢言。下屬非常重視主管給予的尊重,若是公開場合,一定要對事不對人。若對人建議或修正,還是私下為之。"責人之過,當思其堪受",上對下,也要注意勿傷及信任,不要過於急切。
"這樣做是不對的","這個計畫不周全","怎麼會這樣反應?!" 這些主體都是"事",是可以公開質疑的。"你真不可靠","你搞甚麼東西?!","你真令我失望","你到底在想甚麼?","你太驕傲了,或太遲鈍了",這就是對"人"。對"人"要私下談,才可以達到教導指正的效果。最重要的,保全屬下的面子與尊重,才有實效。
對上司反對,就要有技巧,最好可以有效表達,卻不致誤會。因為自己的觀點未必全面,盡量少用絕對肯定的語氣,可以用機率,或可能性來表達。最好說清楚自己反對的依據,邏輯與推論,比較能客觀陳述觀點。當然老闆也有情緒之時,所以表達反對要看時機場合。老闆並非完人,也愛面子,在公開場合須謹慎為之,在私下場合則需真誠實言。
拒絕通常是令人不快的。因此,決心拒絕或反對時,必須鼓起勇氣。我認為,對自己誠實,是最大的勇氣,因為我不得不言。30歲前,我說話不看場合,公開場合反對老闆,恃才傲物,對老闆不敬,對自己不智。之後在仁寶,有一次總經理要求電路板設計只能修改一次,我當場未表意見,事後才去找總經理私下解釋實有困難。坦白說,屬下若與老闆撕破臉,實在沒有再做下去的必要。公司是老闆扛的責任,若是反對已無轉圜,也不被接受,就不妨好聚好散。
總而言之,一個公司,可貴在於可以容納反對,接受拒絕,轉化不滿為建設,進而引導叛逆於創新。
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
服從 或 承諾
在服從與叛逆之間,還有甚麼選擇?
我年輕時曾經立志從軍,還好沒有實現,否則依我個性,恐怕早就送軍法。高中時,我的國文陳妙芬老師,教了我好多,最重要的就是逆向思考。我高中畢業上成功嶺軍訓,就差點出亂子。那時上莒光日電視教學,宣揚甘迺迪說:"別問國家為你做了甚麼,要問你為國家做了甚麼?" 我舉手發言: "現在民主時代,當然要問政府為你做了甚麼"。哈哈,輔導長搔搔頭,叫我坐下。大學畢業當兵入伍去,在虎尾空軍新訓中心,莒光日上,我又舉手發言:"報告連長,我們將下部隊擔任軍官,現在受訓不足,難堪大任。"連長說,"好,加強磨練!" 哈哈,據說許多同學很不爽我。總之,我是個自走砲。
服從,是戰場上的事。在金門平日又不打仗,跟阿兵哥,總不能凡事命令來命令去。我當菜鳥排長時,正是金門冬天,寒風料峭,同袍都住在地鼠洞碉堡裡,為了晨間打掃勤務,我緊急集合了七次,因為大家都應付應付就躲回碉堡中。我問小兵,地上為何都是落葉,他說,已掃乾淨風又吹落地。不服從者,人亦不服從之。後來大家熟了,我不吃兵不喝兵,公私分明,信賞必罰,也慢慢建立威信。
我不服從,因為我差點死過。19歲那年出遊車禍,命在旦夕間救回,心裡就兩個想法,"時間即生命","這是我的人生"。米過五斗可折腰,那就拿少一點。但是我做事很認真,因為我同意並且承諾認真。大學暑假當員林百果山的收票員,我一定站著收票,笑容可掬,並說歡迎光臨。有一次遇到個地痞,不買票就想進去,還差點跟他打了起來。當兵時,我比職業軍人還要認真。工作之後,心中自有定見,我對同事說" Convinced then Commit",被說服(才/就)承諾,反之亦然。
不願承諾就說清楚,我才知道原來沒被說服,可以再溝通。我在仁寶帶領NB研發,20多年前,業務跑完客戶就要求修改規格,我不以為然,拒絕改變。我對業務說"給我30分鐘的說明,講清楚,我就給你九個月的投入。"我不想找藉口,帶領團隊做虛功就是白忙一場。拿雞毛當令箭的很多,拿山寨令箭的也不少。後來我在PMCC遇到的業務主管,不願溝通,大家過得很辛苦,最後分道揚鑣。在統寶,與荷蘭,英國及台灣事業主管合作,就蠻愉快的。
曾有一個重要產品,出貨後採購又不斷更換廠商,狀況很多,常常停止出貨,老闆發怒下令,今後不准再換零件。大家都恭敬從命。後來採購主管找我拜託,有的材料真的是撐不下去,必須更換,卻沒人敢動。我知道老闆本意,矯枉必須過正。我就開始驗證材料,審慎實驗更換,與工廠與採購合作,倒也沒有驚動老闆。
我也有服從的時候,開會時重大議案各陳己見,我確定把意見發表清楚,討論之後,老闆做了決定,決策者要扛責任,就算與我的提議不同,我們就是服從決策去執行,這就是會議紀律。執行後再回饋給決策者,看是否修改方向。
參與者承諾,旁觀者聽話,奴隸者一概服從。而被奴者亦奴人之。我曾遇一怪人,跟我講話必立正夾尾巴報告,我請他放輕鬆。後來不經意發現,他也要求成員對他夾尾巴立正報告,我就讓他淡出了。
待續。。
我年輕時曾經立志從軍,還好沒有實現,否則依我個性,恐怕早就送軍法。高中時,我的國文陳妙芬老師,教了我好多,最重要的就是逆向思考。我高中畢業上成功嶺軍訓,就差點出亂子。那時上莒光日電視教學,宣揚甘迺迪說:"別問國家為你做了甚麼,要問你為國家做了甚麼?" 我舉手發言: "現在民主時代,當然要問政府為你做了甚麼"。哈哈,輔導長搔搔頭,叫我坐下。大學畢業當兵入伍去,在虎尾空軍新訓中心,莒光日上,我又舉手發言:"報告連長,我們將下部隊擔任軍官,現在受訓不足,難堪大任。"連長說,"好,加強磨練!" 哈哈,據說許多同學很不爽我。總之,我是個自走砲。
服從,是戰場上的事。在金門平日又不打仗,跟阿兵哥,總不能凡事命令來命令去。我當菜鳥排長時,正是金門冬天,寒風料峭,同袍都住在地鼠洞碉堡裡,為了晨間打掃勤務,我緊急集合了七次,因為大家都應付應付就躲回碉堡中。我問小兵,地上為何都是落葉,他說,已掃乾淨風又吹落地。不服從者,人亦不服從之。後來大家熟了,我不吃兵不喝兵,公私分明,信賞必罰,也慢慢建立威信。
我不服從,因為我差點死過。19歲那年出遊車禍,命在旦夕間救回,心裡就兩個想法,"時間即生命","這是我的人生"。米過五斗可折腰,那就拿少一點。但是我做事很認真,因為我同意並且承諾認真。大學暑假當員林百果山的收票員,我一定站著收票,笑容可掬,並說歡迎光臨。有一次遇到個地痞,不買票就想進去,還差點跟他打了起來。當兵時,我比職業軍人還要認真。工作之後,心中自有定見,我對同事說" Convinced then Commit",被說服(才/就)承諾,反之亦然。
不願承諾就說清楚,我才知道原來沒被說服,可以再溝通。我在仁寶帶領NB研發,20多年前,業務跑完客戶就要求修改規格,我不以為然,拒絕改變。我對業務說"給我30分鐘的說明,講清楚,我就給你九個月的投入。"我不想找藉口,帶領團隊做虛功就是白忙一場。拿雞毛當令箭的很多,拿山寨令箭的也不少。後來我在PMCC遇到的業務主管,不願溝通,大家過得很辛苦,最後分道揚鑣。在統寶,與荷蘭,英國及台灣事業主管合作,就蠻愉快的。
曾有一個重要產品,出貨後採購又不斷更換廠商,狀況很多,常常停止出貨,老闆發怒下令,今後不准再換零件。大家都恭敬從命。後來採購主管找我拜託,有的材料真的是撐不下去,必須更換,卻沒人敢動。我知道老闆本意,矯枉必須過正。我就開始驗證材料,審慎實驗更換,與工廠與採購合作,倒也沒有驚動老闆。
我也有服從的時候,開會時重大議案各陳己見,我確定把意見發表清楚,討論之後,老闆做了決定,決策者要扛責任,就算與我的提議不同,我們就是服從決策去執行,這就是會議紀律。執行後再回饋給決策者,看是否修改方向。
參與者承諾,旁觀者聽話,奴隸者一概服從。而被奴者亦奴人之。我曾遇一怪人,跟我講話必立正夾尾巴報告,我請他放輕鬆。後來不經意發現,他也要求成員對他夾尾巴立正報告,我就讓他淡出了。
待續。。
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
將心比心
在倫飛那段日子,我還蠻快樂的。我忝為社交舞社長,最主要的工作,就是搬音響去門口吆喝開場。但有一次與老闆一同與客戶開會,他介紹我時,結結巴巴說: "這是,這是,這是我們的工程師"。我有名有姓,心裡很不爽,此後當我有機會,我一定介紹別人的名字。
將心比心,坦白說還是受限於自己的經驗,希望自己不良的經驗,不再成為對待別人的行為。當公司成長之時,團隊是將心比心,凝聚共識的,因此可以加速前進。當公司步入平坦高原,漸露疲態與衰老,主管常常不能將心比心,選擇忽視員工的感受,因而加速各謀其利,乃至逐漸瓦解。
我在倫飛另一個深刻的教訓,讓我印象深刻。公司新買了邏輯分析儀,但我已相當熟悉。當我忙著解決自己的問題時,有一個同事在研究這個機器,他想要用卻不知如何下手。坦白說,我注意到他的不知所措,但是我在忙,他又沒開口,我因此選擇忽略他的訊號,專心忙自己的事。後來演變成那個同事對我明顯的敵意,因為我的冷漠,造成他的困窘與憤怒。直到離開,我都不能化解他對我的怨氣。
似乎,"忽視"是一個不作為的惡,我有做也有受。
我剛到仁寶時,母公司金寶已經成立快二十年,說實話,那時候公司與離職員工似乎彼此之間有蠻深的怨氣。公司怨員工,員工更怨公司。我離開倫飛時,固然心有怨氣,但是離職餐會上,我還是誠心地感謝公司給我成就與成長的機會。我也明白緣聚緣散,各有前程。對倫飛的老同事我是祝福的。但是仁寶那時,因為常有主管帶隊跳槽,整隊跳進也跳出,新團隊與公司間似乎防來防去。我進來後才發覺氣氛不好。
沒多久,我就給自己訂下兩個原則,"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",部門內有一個同事,與廣達主管私人關係密切,但是我無所謂,講明了便是。另一個原則就是"公私分明",有一個部門主管與我是舊識,他後來離開了公司,公司似乎不願意我與他還有交往,但是我不願屈服。對於工作,我沒有賣掉這麼多,我的健康,安全,私人關係,家庭,都與公司無關。
因為我換工作的經驗也不算少,我離職就只是個選擇,需要被尊重;我對原公司也心懷感激。來仁寶之後,我對離職的同仁也心懷尊重,進而保持聯絡。開始有人離去之後又回來,大家對來去比較平常心,對員工與公司,彼此建立敬意。
我高調離開倫飛,加入TI時,報到當天就上了一課,那時我期待一個風光的報到,結果公司十分低調,要我自我介紹,我怎能自吹自擂? 之後我立刻找主管要辭,他開導我,低調是為我好,因為公司給我時間建立信譽,而非立刻樹敵;我明白了。到了仁寶,第一次去工廠開會,主管卻高調地介紹我,我心裡暗自擔心,果然,日子後來非常不好過。
當我漸漸站穩腳步,有了成績,我逐步要求公司改變: 晚上提供免費便當,出差每週可以打電話報平安,同仁上班可以有點彈性,增加職務升遷的等第,辦公室有隔間,不可抽菸等等,漸漸由日式轉向美式系統發展。有一次,晚上看到女同事下班叫計程車的忐忑不安,我要求公司於晚上十點後,為女同事免費提供計程車並由警衛登記車號。我主導研發人事系統的改變,因為,我要滿足員工合理的需求。 那時,我也明白,所有規定與流程,都是為了公司與員工服務。流程與規定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死守規定,是沒有道理的。
後來我遇到一位新進的主管,對員工非常嚴苛,會不近情理的責罵。我問他為何在員工認錯之後還要嚴責,他也是基於自身經驗,他說,小時候他的父親就是這樣對他。我不以為然。之後我轉任另一事業部PMCC,接手的主管似乎對此卻不以為意。
我只能說,公司內的怨氣是會累積的。怨氣的產生,最主要就是忽視,與缺乏同理心。公司與員工的立場似乎是對立的,但其實公司是員工發揮,成長與肯定的舞台,員工也是公司成功與成長的基礎。我實在地說,許多中間的主管,基於私心或錯誤的價值,欺上瞞下,說一套做一套,才是員工對公司最大的怨懟。
將心比心,是公司凝聚人才,攀上顛峰的基礎。反之,則開始平庸甚至毀壞,如公家機關行禮如儀。"員工之心"已不再是公司在乎的重點了。YAHOO重整成功,其CEO重視的順序是: 士氣,產品而後業績。我非常贊同。
如果我們覺得好,日後我們可以仿效。反之,覺得受氣或不妥的,有朝一日有其權責時則改之;將心比心,可以心安理得。
將心比心,坦白說還是受限於自己的經驗,希望自己不良的經驗,不再成為對待別人的行為。當公司成長之時,團隊是將心比心,凝聚共識的,因此可以加速前進。當公司步入平坦高原,漸露疲態與衰老,主管常常不能將心比心,選擇忽視員工的感受,因而加速各謀其利,乃至逐漸瓦解。
我在倫飛另一個深刻的教訓,讓我印象深刻。公司新買了邏輯分析儀,但我已相當熟悉。當我忙著解決自己的問題時,有一個同事在研究這個機器,他想要用卻不知如何下手。坦白說,我注意到他的不知所措,但是我在忙,他又沒開口,我因此選擇忽略他的訊號,專心忙自己的事。後來演變成那個同事對我明顯的敵意,因為我的冷漠,造成他的困窘與憤怒。直到離開,我都不能化解他對我的怨氣。
似乎,"忽視"是一個不作為的惡,我有做也有受。
我剛到仁寶時,母公司金寶已經成立快二十年,說實話,那時候公司與離職員工似乎彼此之間有蠻深的怨氣。公司怨員工,員工更怨公司。我離開倫飛時,固然心有怨氣,但是離職餐會上,我還是誠心地感謝公司給我成就與成長的機會。我也明白緣聚緣散,各有前程。對倫飛的老同事我是祝福的。但是仁寶那時,因為常有主管帶隊跳槽,整隊跳進也跳出,新團隊與公司間似乎防來防去。我進來後才發覺氣氛不好。
沒多久,我就給自己訂下兩個原則,"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",部門內有一個同事,與廣達主管私人關係密切,但是我無所謂,講明了便是。另一個原則就是"公私分明",有一個部門主管與我是舊識,他後來離開了公司,公司似乎不願意我與他還有交往,但是我不願屈服。對於工作,我沒有賣掉這麼多,我的健康,安全,私人關係,家庭,都與公司無關。
因為我換工作的經驗也不算少,我離職就只是個選擇,需要被尊重;我對原公司也心懷感激。來仁寶之後,我對離職的同仁也心懷尊重,進而保持聯絡。開始有人離去之後又回來,大家對來去比較平常心,對員工與公司,彼此建立敬意。
我高調離開倫飛,加入TI時,報到當天就上了一課,那時我期待一個風光的報到,結果公司十分低調,要我自我介紹,我怎能自吹自擂? 之後我立刻找主管要辭,他開導我,低調是為我好,因為公司給我時間建立信譽,而非立刻樹敵;我明白了。到了仁寶,第一次去工廠開會,主管卻高調地介紹我,我心裡暗自擔心,果然,日子後來非常不好過。
當我漸漸站穩腳步,有了成績,我逐步要求公司改變: 晚上提供免費便當,出差每週可以打電話報平安,同仁上班可以有點彈性,增加職務升遷的等第,辦公室有隔間,不可抽菸等等,漸漸由日式轉向美式系統發展。有一次,晚上看到女同事下班叫計程車的忐忑不安,我要求公司於晚上十點後,為女同事免費提供計程車並由警衛登記車號。我主導研發人事系統的改變,因為,我要滿足員工合理的需求。 那時,我也明白,所有規定與流程,都是為了公司與員工服務。流程與規定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死守規定,是沒有道理的。
後來我遇到一位新進的主管,對員工非常嚴苛,會不近情理的責罵。我問他為何在員工認錯之後還要嚴責,他也是基於自身經驗,他說,小時候他的父親就是這樣對他。我不以為然。之後我轉任另一事業部PMCC,接手的主管似乎對此卻不以為意。
我只能說,公司內的怨氣是會累積的。怨氣的產生,最主要就是忽視,與缺乏同理心。公司與員工的立場似乎是對立的,但其實公司是員工發揮,成長與肯定的舞台,員工也是公司成功與成長的基礎。我實在地說,許多中間的主管,基於私心或錯誤的價值,欺上瞞下,說一套做一套,才是員工對公司最大的怨懟。
將心比心,是公司凝聚人才,攀上顛峰的基礎。反之,則開始平庸甚至毀壞,如公家機關行禮如儀。"員工之心"已不再是公司在乎的重點了。YAHOO重整成功,其CEO重視的順序是: 士氣,產品而後業績。我非常贊同。
如果我們覺得好,日後我們可以仿效。反之,覺得受氣或不妥的,有朝一日有其權責時則改之;將心比心,可以心安理得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