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氛與氛圍,前者有氣,感覺流動而活潑,後者有圍,覺得包覆而凝重。
當年,初到這個"老"公司,很快就覺得有表面的摩擦,與暗地的氛圍。前者如機器運轉的不順,業務,研發,採購,品管,製造之間的衝突與較勁。後者,則是在助理之間,與支援部門如人事總務,彼此消磨的僚氣與臉色。
公司編點預算在跨部門間員工聚餐或慶功,會有助於緩和摩擦。老闆帶頭讓部門主管間多聯誼,也有助於潤滑。但是基層人員的潛規則,就要用心去面對。
上任時,我內部招募一位助理,我的要求是,服務我與全體部門同仁,其次,笑臉迎人。因為,最能代表主管的就是助理,我既不喜臭臉,助理就不能給人臉色;助理以主動服務為本,同仁不應找我來請助理幫忙。我給助理的目標很明確,她也很稱職,但是,她也免不了要看別的老助理臉色。事實上,助理穩定會逐漸資深,同仁則常有新進年輕菜鳥,資深助理要"慈祥"照顧新員工,這是我的期望。一開始,我只能要求我的助理做好本分。
工作氛圍不佳對公司的傷害其實不小,當我晉升為處長,我便召集處內各部門助理,包含幾個很有個性的資深助理,我明確地告知我一致的期望,用道德勸說她們必須轉變,所有的人,不是服務外部客戶,就是服務內部客戶,我們都是來服務的。我也與部門主管溝通,確立此一要求。同時,我也開始鼓勵表揚優秀服務態度的助理,一年半載之後,氣氛就自然輕鬆了起來。
當我進一步升任副總,我便開始與人事主管與其總務同仁溝通,我不是利用官威壓人,但是我取得人事主管支持,再幫他往下溝通,要求以服務內部客戶態度為本,彼此以禮相待。以合理要求,加上適度感謝與肯定他們的轉變,內部服務的態度就慢慢重新定錨。
如果公司主管,不在意公司氛圍,就會讓員工受苦,主管就像公務員,公司成了公家機關。兵隨將轉,只要主管出面合理要求,氛圍就會轉變。有的公司會運用內部矛盾,創造內部壓力與競爭,除非真的是公司必須,否則那不是私心自卑,就是怠惰瀆職。
當員工被部門間非理性摩擦所苦,可以求助於主管,主管間應該開誠布公,互相承諾改善。曾經有一個戲劇化的例子,我們開發產品,不順利時,深受工廠廠長責難;一般而言,我們為求和諧,盡量忍耐。有一次電話會議時,我們正在聽訓挨罵,總經理靜悄悄地進來,示意我們不要出聲,電話那頭,仍然罵得興起,突然,總經理按耐不住,桌子一拍,反罵回去,"事情好好說清楚就是,何必吃炸藥罵人?!",坦白說,我們並不願意如此,這不是誰輸誰贏。但是這之後,廠長調到大陸開創,副廠長平和接手,雙方氣氛也就緩和了許多。
氣氛或氛圍,就是公司內的化學分子,主管必須正視,員工也不可恃寵而驕,當氣氛開始轉變時,主管就需察覺並以身作則地調整回來。
部門間若發生個別"就人論事"的衝突,後果一定會"以私害公"。主管應該先了解彼此誤會衝突的脈絡,出面公正調解與化解。如果坐令發生,對主管而言,是一種無能。主管不應護短,能做到公正無私,才是大器。
每個人工作中都需要被信任,被尊重與友誼。這不是薪資待遇,而是人性需求。良好氛圍的基礎是,將心比心,服務客戶,雙贏,先釋出善意,與就事論事。成之也難,傾頹也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