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砂石,我記得兩個故事,一個是,在沙灘上,你如果執意要挑到最大最好的石子,你可能會錯過一切。所以,我挑選我喜歡的石子,就不再看其他的了。
另一個故事,就是旅行時,背包不能太滿,必須放下,必須給予,空出空間才能裝下更好的新事物。我認為,我自己就是一個行囊。
近日社會上,對於紫光來台,台積赴陸,多所討論。以我來看,這是一個背包的問題。該放下甚麼? 該保有甚麼? 該空出多少? 該往何處去?
我們處於一個小富卻中落的轉點。有些優勢的產業仍在,有些產業不再優勢,逐漸被替代。早年的紡織業已經被取代,後又新生為機能加值紡織業。有些產業如太陽能,生技,深受國際變動影響,也難說我們有甚麼深耕的優勢。新的產業如工業電腦,往往不如舊產業如PC代工以量取勝。如果我們要保護擁有的一切,資源就無法投入新的機會,也會被相對的障礙,剝奪公平競爭的機會。
好玩的是,電子業包含系統與零組件供應鏈,是在政府開放不管,毫無保護下成長。民國七十年初,政府取締電動玩具業,一時產業哀號,蕭條中找生路,正好IBM PC走開放策略,符合台灣人的聰明與勤奮而興起。半導體業政府當然投資甚鉅,有所功勞。之後,光碟機業,手機業,都難有幾年好光景。政府用力的兩兆雙星,DRAM與面板業,其實也沒有產出核心競爭力,先進不比韓日。中國大陸若借力於我之基礎,目標也是日韓。除了少數做對的事,政府做表面政績的投資,大多是虛擲公帑,債留子孫。
簡單來說,讓淘汰發生吧。不經一番寒徹骨,哪得梅花撲鼻香? 面對競爭,不是保護,而是認識自己並強化競爭力。可惜的是,今日膚淺民粹的民主政治,是外鬥外行的。
從公共的角度看,有些資源,如土地與本地資本,是不能完全開放的,因為那是人民生存的基本條件。如果土地被炒得太高,土地投資達人大地主當然大賺一筆,人民就只能當租客與佃農了。然而人才與企業,是流動而生生不息的,不必也不能保護,讓競爭淬鍊能力,讓企業淘汰發生。
我自工作以來,就常常整理背包,放下並分享,以空出空間期待新的學習。我喜歡上課,把會的教給別人,才可以專注於新事物。我不喜歡守舊,越守越舊。公司也一樣,運用知識分享,讓一個珍貴的教訓或經驗,分享於內部,讓公司的重心,專注於新的挑戰。
而公司所保有的,珍貴的,不是已成形的知識或業務,而是迎接挑戰,共同學習,團隊合作,專案承諾,願意分享的文化。彈性專注的專案團隊,與專精深耕的技術團隊,都是公司蠻根深蒂固的核心能力。學習,分享,放下,再學習。挑戰,挫折,奮鬥,成功,新挑戰。公司的核心能力是動態的,是願意面對挑戰的,真誠和諧互助合作的這一群人。"誠心,和諧,超越與創新",文化才是競爭力。
所以我們想到美國的創業霸氣,德國的嚴謹確實,英國的聰明機智,日本的貼心聯想,義大利的藝術設計,韓國的勇於創新,與中國的龐大市場加山寨精神(並非貶抑),回想台灣何德何能,可以在小島上過好日子,為什麼? 我們的彈性,勤奮,務實,終有立足之地。
公司成功的因素,會因政治內鬥的虛耗而流失,如同綠野漸成荒漠。而膚淺民主的虛偽與欺詐,會抵銷民間旺盛的生命力。公司有負責人,可以倒閉或下市,而且員工可以跳槽。國家民主輪替其實並沒有真正的負責人,國家不能倒閉或下市,人民也跳不了槽,只能移民? 只有人民覺醒,或許才有希望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