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

事實導向,Fact Based

個性決定命運,公司領導人的個性與習慣也決定了公司的命運。

個性,也可以說是一種習慣性的反應傾向,例如審慎,衝動,悲觀,樂觀,信任或懷疑等等。我檢視自己養成的傾向,概略如下:
寧簡單,不取複雜。
寧直接,避免間接。
寧溝通,避免猜疑。
寧衝突,不自鬱悶。(衝突也是一種溝通啊,不是嗎?)
想清楚目的,再決定手段。
效益與效率,Effectiveness vs. Efficiency. 80/20 Rule.
溝通在避免誤解,始於傾聽;心談建立信任。
公是公,私是私。
不掉球,不接不該接的球。
合作,好過單打。
雙贏。
該認錯,就認錯。
決策,誰決定誰扛責任。權責必對等。
多做承諾,少被(去)壓迫。
謀定而後動,不為動而動。
除掉或修正不必要的程序或規定。
偶而誰都會摸個魚,該休假,就休假去。休不得的,有問題。

談談最重要的,以事實為基礎。英文如 Fact Based, Reality Check and/or Open Minded.

有個客戶的工程師,以前在海豹部隊,打過波灣戰爭,是音響專家。我請他演講,Q&A時,我問他,老美所謂 Open Minded,是甚麼意思? 他不假思索地說,Fact Based,以事實為基礎。我越想越有道理,就引用至今。

用反證法,甚麼是不 Open Minded? 大致就是固執己見,甚至昧於現實。也就是,不面對事實或現實。不基於事實,就是基於想像,臆測,偏見,隱藏,欺騙,自欺,或是恐懼。

我剛去統寶時,各部門都抱怨產品開發延遲,且品質不良。我問專案經理的頭,這個老外說,其實情況不錯。專案檢討會議,每個PM只報告前三個問題。我問一共多少問題,回答說,就三個。真是大白天見鬼了。真正產品的問題,沒人知道,出現幾個就解幾個。大家都有得忙,但是白忙瞎忙。這是典型的昧於事實,自我感覺良好。我後來開除了那個堅持沒問題的頭,建立產品問題資料庫,也建立設計品管團隊。將問題攤在陽光下,依影響,急迫與困難度設優先次序,加以解決。不面對事實的人,就是最大的問題。

有一次我聽兩個工程師在吵架,硬體的堅持是軟體的問題,軟體的堅持是硬體的問體,都有道理,但都是猜測。我要求 No Guess, But Assume。不可猜測,但可假設。將假設列出,再以量測來驗證假設,以事實為基礎來解問題,才不會下錯對策。

業務接單,常常一開始都說得天花亂墜,開案之後,人力物力都投資下去,情況改變時,有時不敢面對事實,調整計畫,甚至取消。反而找一堆藉口,怪罪他人。這時,老闆的洞察力就很重要,公司有代罪羔羊,只適合開牧場,賣羊奶。

老闆自己做決策,例如投資,採購廠房,設備,也會犯錯。老闆若能面對事實,坦承錯誤,則團隊也將效法,敢於認錯。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。沒犯過錯的,要嘛沒做事,要嘛沒肩膀。

新創公司,99%現實都會與預測不同。面對現實,能屈能伸的,或許還能活下去。反之,或善意結束,或惡性倒閉。

公司併購,也需要 DD Due Diligence,最終審查,其實也是事實驗證。事實是誠信的基礎。有時在 DD時,發現庫存過多,廢料,壞帳,甚至假帳。此時必須考慮就此退出。因為,發現的,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。沒必要給自己折騰。

事實可以說得婉轉,但是必須面對。這是需要耐心與勇氣的。不敢面對事實,都是基於恐懼。-而恐懼來自私心。

我們個人在升遷時,也可能自覺並不適任,還沒有準備好,這很正常。我們可以面對事實,趕快學習,惡補,請教,求救。反之,硬著頭皮硬坳硬幹,最後被撤換下來,就蠻悲劇的。

總之,公司運作不基於事實,就是或多或少的詐騙集團。有人欺人,有人自欺。我會把 Fact Based,放在公司特質的第一位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