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陣子,"當責"是個熱題目,一堆書勸人要"當責"。
我還記得,曾經與老戰友Henry坐著嘆氣,要怎麼讓同仁有"Ownership"? 也就是"當責"。
當責,就是擔當責任,應當被責備,誰被究責,誰就當責。當責者相對於快閃,推諉,無辜,不相干,苦力,或是轉責(迅速責怪他人或下屬)者,是有肩膀的。
問題是,誰不想當責? 看看林書豪,王建民,江蕙,阿妹,誰不想擔當成敗? 誰希望無關勝負? 誰希望上下班只是混口飯吃? 誰不希望擔當成敗? 享受成功? 與承擔失敗?
其實常有一堆非當事人,讓當責的倒大楣,才讓人不願當責。否則誰不想當責? 聰明的老闆,會注意環境(組織與文化),讓福壽螺,稗草少一點,稻子自然就長高。正確的問題是,誰讓他們不願當責? 別一直盯著稻苗,要願意除草,除蟲,灌溉。 當然,你同時也要確定,種下的是稻苗。
當責第一殺手,是:"移動目標",Moving Target。用力瞄準射出箭後,靶被移走,如何? 這種奧運比賽你願意參加嗎? 如果你帶領一個團隊,被耍之後,還要面對你的團隊的怒火,裡外不是人;當責者被當做是老闆的分身,如果老闆不是你的盟友,當責者就成了砲灰。如果是動靶或飛靶,沒關係,挑戰大,講在前面,射箭者自然會計算取前置量。
在變動的商業環境中,靶是會變的。事先溝通很重要。會動靶的,有時是業務單位,而非老闆,團隊則是研發或製造團隊。業務目標也是因為客戶需求變動,無可厚非。重點是,目標變動時,老闆的態度是甚麼? 整個團隊的成敗,可以包含業務到製造,因此可以即時溝通,動態調整。 老闆若是在此時還堅持KPI,隨人顧性命,則團隊間必交相指責,誰願當責? 老闆愛看戲,員工就演戲。老闆若本身偏心某個部門,如研發,或業務,或製造,則員工也沒有必要當責,因為老闆早有定見,員工也無關成敗了。史考特太偏心布萊恩時,林書豪還要拚命嗎?
創新的任務,如創新的業務,投資或產品,或是創新的內部系統與流程,不確定性原本極高。此時,應該由高階主管當責。說實話,高階主管之所以高薪,不是靠罵人管事或回報拍馬,而是承擔風險,尤其是創新的風險。創新專案中,團隊的當責,是要據實以報,確實執行階段性的目標;但總體的目標,策略,執行與成效,要由高階主管當責。
當責第二殺手,是權責。明確的說,當責者需要權責相符,也就是角色責任清楚,英文叫 R&R,Role and Responsibility. 其對立面是"有權無責"。台灣公司常搞不懂,以為官大學問大,人紅管事多。其實,除了目標明確,公司運作時,需要讓負責任的人,可以做必要的決策。若是老闆,或是其他部門(要人,老人,紅人)可以任意干涉,更動決策,當責人就當不了責。而公司會養成不尊重角色責任,任意干擾的狀況,也是老闆無心或有心的縱容。
業界有一家品牌公司,之前我得知,負責產品的事業主管,因為年輕,不斷接受該公司研發老大的刁難。在矩陣中,研發支持事業部,是命運共同體,產品目標的對錯真假,是事業部的責任,任務的執行,則是研發,製造品管之責。因該公司研發老大是老人,故可任意批評其不必負責之事。弄得士氣低落。之後一兩年,該公司之負責人與最高主管,均遭去職。尊重角色責任是所有國際公司的基礎ABC,台灣公司則傾向人治,紅人當權則無所不可為,
組織設定是權責相符的關鍵,客戶導向的矩陣組織,適合當責。一般公司成長,先發展功能組織,再演變成矩陣組織,最後或許再分割成完整事業單位。功能組織不易整合,事業單位則不易再精進或運用功能資源。有的公司,從矩陣再回到功能組織為主,員工也跟著轉向。功能本位組織之上,做跨功能整合之當責者,或是勇者不懼,或是無奈不幸。
角色責任也是責任的往下分配。團隊中任何人均有其當責。主管能當責,是因為屬下各當其責。我曾經與一個年輕的專案工程師深談,他以為年輕資淺,何須當責? 我告訴他,即使清潔人員,都有明確的當責。專案工程師,對試產的備料與排程,負有完全責任,因此,專案經理才能專注於規劃,檢討,溝通,應變,協調。這是我從HP學來的,為了避免誤解與藉口,我們團隊也有許多外來有其不同經驗與認知者,我仔細撰寫專案與功能的角色責任書。哪個角色負甚麼責任,清清楚楚,從產品協理,專案經理,設計經理,設計主任,專案工程師,到功能處長,部門經理,彼此的上下負責,左右連帶,做必要的描述。由此,經過兩三年,當80%的員工與主管認知都已確立,新進同仁,很快就能領會融入,或是適應不良而退出。角色責任,沒有各自解讀的空間。
最後,就是老闆的獎懲分明,情緒管理與誠信。金錢不見得是最主要的驅動力,老闆的誠信,與分明果斷,符合比例的賞罰,會讓員工更願意投入。關於主管的賞罰究責,我想另外來談,有的主管只賞不罰,其實會讓員工失望的。老闆的情緒管理,則會影響老闆的判斷能力,與賞罰是否合乎比例。會暴喜或暴怒的老闆,也許是性情中人,但是情緒之下的賞罰是否恰當,則難矣。
公司成功,基於目標,策略,與執行。執行則有賴於能力與當責。有責無能,尚可學習。有能無責,就是聰明人混日子。我曾經帶領過有能無責的團隊,有能力者不能也不必傷害其自尊,只要依以上步驟,堅持下去,表揚當責者,給不負責者不斷施壓,則團隊風氣將逐漸改變。期間,當然領導者要率先當責。
找當責的員工,也不容易,我認為有三個條件。首先,找能約定的員工。所謂約定,代表他可以參與,並實現承諾,相對有些員工,凡事同意,並無主見,其實難委以重任。反之,願意表達意見,參與討論,並確認結論的人,才能對自己與團隊負責。其次,養成員工當責,可先從要求回報開始,與當責相比,準時回報是做得到的。在回報時可以討論如何繼續,員工可以培養責任感。最後,要確認員工的工作意願,如果有成就感,期望成長,會願意當責以求表現;若是不在乎工作,或是個性會推諉藉口,不求成就,就難以期待。一個團隊中,當責者是關鍵者。重視,培養,獎賞當責者,本就應當。
老闆開創公司不易,長期治理,則有賴於洞悉人心。選對員工,讓環境(組織與文化)成熟,健康,當責自會出現。
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