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

不可能先生

累積人生的經驗與學識,可以有兩個走向,可能,或不可能。

小時候的志向,甚麼都可能,消防員,老師,藝術家,太空人,甚至總統,好多可能。
當然,此時可能已經面對現實,有許多沒有才能,許多沒有機會,許多沒有興趣,但是還是有許多可能。尚未定論吧!

我印象很深,曾經聘用一個蠻資深的主管,口頭禪就是:"不可能啦!"。確實,他的知識與經驗,給了我們許多教訓,是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,少嘗試一點錯誤,但這是不夠的。

他是一個潑冰水的人,但是做為一個領導者,我希望的是他能鼓舞屬下,能給予"可能"的方向。我不希望他把口頭禪當作團隊的藉口,更不希望他澆滅團隊的士氣。當我明白他可以是一個評論家時,他仍自以為是一個領導者。最後我控制了損害,我請他離開。

當我自討苦吃,自願離開筆記型電腦去做手機PDA時,或是去統寶"收拾殘局"時,我當然不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任務。我知道一切都有可能,但是要很努力,還要看機運。也許只有一點點可能,我願意去嘗試。當我接下任何專案,我當然知道可能會失敗,也可能會成功。我們盡一切努力把握成功的可能。當我面對同仁,說明一個個改革的要求時,我知道,仍然可能失敗,但是也有可能成功。每一件對的事,都離成功更近一點。而尚未成功之前,當然可能還是會失敗。我能夠因為不確定會成功,就不去做嗎? 不做,不是更可能會失敗嗎?

所以,當我一點一滴推動改變時,會有些人冷眼旁觀,會有些人虛應故事,會有些人指指點點,也會有人斷言不可能成功,我不在乎,因為我相信的,是化學作用,是"量變造成質變"。我從來不相信事業的魔術,因為我不會。不會明天就變好,但是我清楚地知道,當改變達到臨界值,就會產生難以逆轉的變化。腐朽亦然,水壩漏水點夠多時,就會崩塌。

沒關係,當轉變發生時,記得跟上就好。

我不建議年輕人變成一個"不可能先生或女士",那是糟蹋天分。愛迪生如果是不可能先生,就不會是他發明電燈炮;飛機是不可能的,潛水也是不可能的,上太空更不用說,但是,最後都是可行的。

說不可能未免言之過早。但是社會上充斥著評論家或批評者,可以聽聽他的斷言或空話,但是,小心別聘用這種人成了導師,主管或領導者。這種人只會準備好失敗的藉口,澆熄士氣,彼此抱怨,然後,他可以多一個不可能成功的經驗再跳槽。

反之,我的理工科同學退休後,竟然成了令人驚嘆的藝術家,另一個同學的攝影天分也在萌芽。我也在探索自己的其他可能。

人生永遠是可能的。永遠都是。。。
說不可能實在言之過早。

ps: 這個圖不錯,說不可能,可能是缺乏勇氣,但精於算計。




用心溝通

溝通的最高形式,應該是真心的交流;在無聲無語中,陪伴,支持,已道盡一切。

心的自我省視,包含目的,真誠,也包含情緒,認知,許多都在溝通之前。

我們希望努力朝向目的,傳遞用心,也希望善用情緒,至少不為情緒所困擾,但是情緒深受認知的影響。

我們除非認知到目前的溝通是無效的,痛苦的,而我們是有責任的,否則,我們學習再多也不會真的改變。

許多的親子溝通,模式已經固定,難以改變,但其實雙方都是痛苦的。在工作關係裡,也有僵化的刻板印象,讓溝通未開始之前,便已困難重重。尤其是親子溝通,其實傷害最大的,還是父母子女的心。

親子間,有時誤解是很深的,雙方表達的方式,都不是對方願意接受的,於是,挫折越積越多,而每一次溝通之前,就已經準備複製之前的錯誤經驗。其中,經驗變成刻板印象,期待又變成了壓力與痛苦的來源。我們可以掌握的,其實是選擇自己的行為,而非其結果。

若是我們願意,不論是父母或是子女,我們把經驗當作理解,把模式當作接受,讓真心來選擇,讓行為來表達真心,或許,一個關心,可以傳達出一個關心;或許,心與心之間,可以讓愛開始流動。

父母是古板的,嘮叨的;子女是叛逆的,散漫的。就接受吧。接受目前的果,放下偏見,才可以種下你希望的因。

如果我們願意,我們可以留意情緒在溝通時的變化,如果情緒偏了,我們可以冷靜一下,如果情緒紛亂了,我們可以過濾一下;如果情緒僵硬了,我們可以笑一下。在情緒壓力之下,掌握好自己的情緒,甚至運用情緒去感染對方的情緒,都是最高的功課。

我有一個老闆,以前時常情緒暴躁,甚至會口不擇言,每個人都怕他。但是我知道他為人正直,敏感聰明,對人其實並勿惡意。有了這個認知,我每次與他溝通,或說是被他訓話,我都非常專心,在他的情緒風暴之下找尋真義,我不會被他激怒,我會聆聽,並重複我接到的訊息,當我理解了他的本意,他的風暴就結束了。他最大的好處,就是放手讓我解決問題,支持我而不予干涉。因此,一點點溝通困難,並無大礙。坦白說,剛開始,面對他我也會難過,但是一旦對彼此產生信心,溝通日漸有效,痛苦的溝通就變成有意思的挑戰。

我也曾幫憤怒的同事調停,在會議室裡,只有三個人,如果雙方的屬下都在,只會更惡化成面子問題。我讓一方先講,要求另一方先聽,我好像是一個助聽器,我只複述其有意義的訊息,並要求減少情緒用語,當另一方回答,我也忽略其情緒,只複述其訊息,如此一來一往,我刻意忽略其負面的情緒用語(能量),讓訊息交流,有時會提醒一下對方的善意。我不介入自己的意見,只控制溝通的氛圍。在引導下,通常可以對話,未必會有共識或結論,至少可以促進了解。最後我會要求雙方,以後的溝通,困難時只有雙方在場,有意識地減少情緒,專注於訊息,釋出善意。我可以教導引導幾次,但是溝通是他們的本職學能。

我常開玩笑,要當名嘴,只要反其道而行,在訊息之外,拼命加料,猜測,情緒,斷語,煽動,如此好朋友也可以變成敵人。但是,種如是因,總會收其苦果。

介入親子溝通,因為朝夕相處,更不容易。一般來說,再難的溝通,還是要雙方自己面對,我絕不當傳話人。親子溝通,可以是人生至樂,也可以是人間至苦。當愛在親子心中流動,那是溫暖,是寬容,是上帝的愛。當心橋斷裂,愛如塵封冰凍的記憶,巨大的心溝,是條件,是無明,是憤怒,是計較。是以往經驗造成的認知,讓親子間失去了信心,失去了本心。是認知的僵化,讓我們不能重置(RESET)。

我也有與妻子,子女,溝通不良的時候,有時我也很憤怒,甚至很悲傷。但是,我願意回歸本心,也就是愛,我願意寬恕,我願意再一次溝通,我自己改變一點,溫和一點,不多評斷,多點關心與了解,我表達不同的意見,但不強迫接受;我選擇學習與自我成長,而能將溝通重新做好一點。也許,對孩子而言,這也是一個示範。

所有的溝通,只是讓你我的心能彼此明白。聽命於心吧!
破冰,要趁來得及的時候!





2015年6月19日 星期五

公司四維

在我30歲左右,認識幾個學長,他們來自HP,開了一家公司四維電腦,製造網路產品。

我問他們,是哪四維? 他們說,公司的經營,永遠要把客戶,廠商,員工與股東放在心中。我覺得很有道理。這是最核心的理念,再外一環,則是社會責任與環境永續。

之後,四維電腦因為經營不善,已經消失。我卻帶著這個理念至今。許多時候,這個理念帶給我很重要的指引。

這四個柱子,要維持平衡。要讓股東獲利,我很同意一句話:"不獲利的企業是罪惡",除非公家機關或慈善事業,一般企業不獲利是對出資者的失信,是難以容忍的。有些轉投資事業,因為有富爸爸,經營者與員工心態是不健康的。其實,企業不能獲利,也是就職者能力與價值的否定。

我去PMCC前,公司已經連續虧損七年,原始股東已經轉手,員工士氣低落。因為環環相扣,我感覺得到那股沉悶,主管失去希望與信心,但許多員工也活在自我定義的舒適圈中。我逐漸淘汰無心戀棧的主管,當我決定開除能力不足,過錯屢犯的小員工時,我與一位主管也爆發了價值觀的衝突。他覺得,公司要照顧所有的員工,我覺得,公司要照顧好的員工。也就是說,我是贊成淘汰的。我由衷地認為,公司是在出資者的信任下,由有心有力的員工有效的運作。我們經營階層,應該是股東委託的"善良管理者",也就是善待好的員工,也贏得股東的信任。有上錯車的員工,就應該讓他下車。何況,縱容不良的員工,就是拖勤奮的員工下水。爛好人,就是不做該做的決定。我常常面臨的難題,就是"一家哭,或一路哭"的選擇。我剛到仁寶時,前一個團隊整個被挖走,留下來的人,我感謝他們的忠誠,但是,我沒有給他們特權;由於公司成長的需要,我們不斷的招人與提高標準,有些人還是陸續離開了。沒有獲利,就沒有股東,就沒有員工可以安身立命的公司。即使獲利,我的另一信念:"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",也要讓績效分紅做到最大的公平,也就是反映成效與價值。

另一個極端,局勢下滑時,為了維持獲利,不斷的苛待員工。這裡面有兩個問題,當獲利縮水時,經營管理階層,會維持自己的利益,而減少大多數員工的待遇;因為,高階主管是忠誠的少數,員工卻是可替換的大多數,省一點總數就省很多。另一個問題,是中間主管會開始失能,上中下層主管會進入自我保護模式,沒有人會照顧最基層的員工。當員工流動過多,斷層開始產生,若公司開始復甦,整體的士氣與人才斷層將難以為繼。所以外商公司,常在最終關頭,自上而下整個換血,長痛不如短痛,公司才能避免平庸與湮滅。

公司由盛而衰時,高階主管應該先檢討自己的失能失策,要裁員減薪,都要真誠去做,上下一致。我認識一個老闆,他只是不斷地責怪屬下,但是不願自我檢討。其實,公司的營運,主事者佔其中一半以上的責任。

公司要善待客戶與廠商,也是簡單的道理。

世上逐利投機的公司比比皆是,殷實經營的企業也有,只有經過時間的歷練,才能留下歷久彌新的百年企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