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日子,寫了一篇"工作的目的"。主要是說,工作佔據人生最大的份量與心力,除了外在的獲得,物質,財富,名譽,地位等等,最重要的,是內在的收穫,如知識的成長,心靈的完善,與真誠的人際關係。一個朋友看完回覆我,若是工作是失敗的,那又有何意義?
我想了很久。確實,平庸的,甚至失敗的工作,或是人生;或許是輝煌過,卻沒落了;或許是終生努力,卻從無報償;或許懷才不遇,遇人不淑。我並不是不了解。
最近與好友談到一些長輩的現況,有人中風三次,有的成了植物人,有的經濟狀況改善之後,卻得到癌症。有的學術精湛,也在與癌症奮戰。而回頭一看,張榮發走了,王永慶走了,更早些,孫運璿,李國鼎,蔣經國都走了。風風雨雨,顯顯赫赫,所有人都如黃葉一般凋落。
死亡是最大的,唯一的結束。時間到,就走人。我們不能說死亡是失敗,也不能說臥榻病危是失敗,也不能說植物人是失敗。失敗,是努力中,而尚未得到成果的感受。有人認為失敗是別人判斷的,是嗎? 所謂成功者,三妻四妾,就都子孫賢孝嗎? 成功鉅富,賺錢都心安嗎? 權勢在握,哪天放手,死後罵名留給子孫多少? 成敗還是自己看吧,每個人的人生,自己最清楚,有滿意的,也有失落遺憾的。當時間到,都得總結報告。
所以一個荒田,也曾經花果茂盛。人生過程中,一定有得有失。得到的,得意的,開心的,那個經驗屬於我們。兒女的童年,愛情的萌芽,學業的努力與荒唐,工作中的讚許,伴隨失敗的經驗,挫折,感情的衝突,子女的成長而去,健康的消失。所謂成功失敗,得與失,如同佛陀所說"成住壞空",存在過,但留不住。
或許此刻,會有成功或失敗的感覺。我退休了,經濟無虞,減肥成功,身體健康,旅遊愉快,但是人生是無常的,我沒有忘了這點。我也知道,成功的感覺大過失敗的感覺,就夠了。反過來說,若是此刻消沉,困頓,壓力,失望,甚至絕望,其實過去人生也有過亮點,此刻,這樣的情緒,也是真實。
偷偷說一句,期望低一點,滿意多一點,感恩多一點,接受現狀,會感覺成功多一點,真的。
對自己而言,意義,就是我經驗過;目的,就是再創造未來的經驗。此刻的負面情緒,好像烏雲,寒冬;我想,只要一個自覺,覺知此刻,在生命結束之前,我正經歷這個情緒,然後,就會過去。
年輕時我遇到瓶頸,有一天我自問,十年後的我,會給自己什麼建議? 我曾經告訴自己,我受夠了,於是我離開了陷我的泥淖,跳巢,或轉移焦點。此時的我,相對年長,我會想,我能從當下中,得到什麼?
我不能假裝失敗,但是我可以說,大家的人生歷程都是不同的。成功或失敗的意義,是看我們自己的體驗。如果這是你要的人生,很好。如果這不是你要的,就用心去改變一點點。
四十歲後,我加入過幾個公司,都失敗(虧損)已久,而且士氣低落。我志願加入,因為不想再虧損,我用心努力過,結果都不是修成正果,一個被集團內另一公司合併,一個被鴻海集團合併。管他是成是敗,但是,我不後悔這樣的經驗,我有收穫,因為,我的努力,有過一些改變。
簡單來說,手上一副爛牌,能打就打,不能打就陪著打。最終,我們都會輸掉了生命,也贏過或長或短的人生。
你成功嗎? 你失敗嗎? 你自己說呢? 別告訴我。其實在成功與失敗之間,有一些是"有趣的",或"有意思的"經驗。
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
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
問題擔當者 Issue Owner and Team Leader
擔當者,未必自願自動自發,但是必須要服氣,要願意。其間,就有賴領導者的軟硬兼施,溝通與管理了。
最近正好遇到兩件事,有熱心的學者傾全力要修改不合時宜的法令,因為與層峰很熟,交派經濟部某司一同討論,開會吃點心喝咖啡沒問題,到最後條文修正,要該司裁減無效業務,還要增加必要監管。總之,權變小,責變大,改變有權無責,形式主義的現狀。該司當然阻力重重,即便行政院長指示,也是虛應故事。秀才遇到兵都難,遇到官或僚更被刁難。我建議敬酒與罰酒都要準備。蘿蔔與棍子都備妥,中間還差一個擔當者。
俗謂,不怕官,只怕管,此為箴言。推動該司修法改革,自然不可能就事論事,全力配合,否則就不是為官之道。院長與層峰國是如麻,何況還沒事找事,自然對學者表示重視與同情,但是,絕對不會花甚麼時間。改革的擔當者,當然是政務官,兼該司主管的經濟部長。該部長沒有意見,就是不打算碰,屬下就明白了。部長是政務官,沒有包袱,本來就是擔任改革的任務。可是學者當官,權力誘人,逢迎拍馬,可能融入體制很快。這件事不是由經濟部長,押著司長推動改革,管理進度,必定失敗。所以罰酒與棍子就是,換掉經濟部長,並改由立法院,執政或在野黨立委來施壓。該做的事,就該做。當家才知真面目。如果不想得罪人,也就別談甚麼改革。
另一件事,是公司內的改革。我看到一分報告,某海外公司經過訪談,列出兩百多項問題。確實都是問題沒錯,但,基本上都是別人的問題。就事論事,問題可以依重要度(Impact),急迫度與困難度來區分優先並指派擔當者。列管重大,急迫且複雜困難者;同時,先推動一些簡單的改變,試試水溫。最重要的是,指派擔當者。
跨部門問題需要溝通,解決問題時沒有人願意擔當,是因為幾個原因: 非我責任,非我能力,單打獨鬥,受盡苛責。反之,要喬出擔當者,就要依照責任比例,能力適當,形成團隊,給予資源與時間,並多予鼓勵。問題耗著,只是全輸。主管必須指定擔當者,並給予充分支持,才能推動改革。
再細論團隊形成,只要相關部門,就得派人加入團隊;領導者以當責者為主,當責者以"後製程"為主,領導者需要有能力的人加入,團隊一旦形成,領導者的主管,就是擔當主管,而其他部門主管,就是相關主管(Stack Holder 利益相關者)。 改革成功,大家都受益。每個月,高階主管應召開跨部門改善會議,與擔當主管(依照不同議題,大家都會是),及相關主管,共同審查改善進度。對團隊與領導者應給予支持,與適當的壓力。
問題就是機會。能擔任領導者解決跨部門問題,其實對公司很有貢獻,對個人也是很大的成長。羅馬就是這樣造成的。最高主管,如果抱著學習心態,鼓勵勇於任事者,並肯定其成長,結果會是雙贏的。兩百多個問題,一一指定出擔當者,是必要的努力,否則只是空談。若無專人與團隊,只是怪罪部門,勢必停滯不前。
事情是人做的,而人因為思想而行動。所以,認知發覺問題是好事,解決問題是樂事,則整體氣氛會轉成自動自發。說得現實一點,能解決跨部門困難問題的人,跳巢時必然更有價值。不是嗎?
最近正好遇到兩件事,有熱心的學者傾全力要修改不合時宜的法令,因為與層峰很熟,交派經濟部某司一同討論,開會吃點心喝咖啡沒問題,到最後條文修正,要該司裁減無效業務,還要增加必要監管。總之,權變小,責變大,改變有權無責,形式主義的現狀。該司當然阻力重重,即便行政院長指示,也是虛應故事。秀才遇到兵都難,遇到官或僚更被刁難。我建議敬酒與罰酒都要準備。蘿蔔與棍子都備妥,中間還差一個擔當者。
俗謂,不怕官,只怕管,此為箴言。推動該司修法改革,自然不可能就事論事,全力配合,否則就不是為官之道。院長與層峰國是如麻,何況還沒事找事,自然對學者表示重視與同情,但是,絕對不會花甚麼時間。改革的擔當者,當然是政務官,兼該司主管的經濟部長。該部長沒有意見,就是不打算碰,屬下就明白了。部長是政務官,沒有包袱,本來就是擔任改革的任務。可是學者當官,權力誘人,逢迎拍馬,可能融入體制很快。這件事不是由經濟部長,押著司長推動改革,管理進度,必定失敗。所以罰酒與棍子就是,換掉經濟部長,並改由立法院,執政或在野黨立委來施壓。該做的事,就該做。當家才知真面目。如果不想得罪人,也就別談甚麼改革。
另一件事,是公司內的改革。我看到一分報告,某海外公司經過訪談,列出兩百多項問題。確實都是問題沒錯,但,基本上都是別人的問題。就事論事,問題可以依重要度(Impact),急迫度與困難度來區分優先並指派擔當者。列管重大,急迫且複雜困難者;同時,先推動一些簡單的改變,試試水溫。最重要的是,指派擔當者。
跨部門問題需要溝通,解決問題時沒有人願意擔當,是因為幾個原因: 非我責任,非我能力,單打獨鬥,受盡苛責。反之,要喬出擔當者,就要依照責任比例,能力適當,形成團隊,給予資源與時間,並多予鼓勵。問題耗著,只是全輸。主管必須指定擔當者,並給予充分支持,才能推動改革。
再細論團隊形成,只要相關部門,就得派人加入團隊;領導者以當責者為主,當責者以"後製程"為主,領導者需要有能力的人加入,團隊一旦形成,領導者的主管,就是擔當主管,而其他部門主管,就是相關主管(Stack Holder 利益相關者)。 改革成功,大家都受益。每個月,高階主管應召開跨部門改善會議,與擔當主管(依照不同議題,大家都會是),及相關主管,共同審查改善進度。對團隊與領導者應給予支持,與適當的壓力。
問題就是機會。能擔任領導者解決跨部門問題,其實對公司很有貢獻,對個人也是很大的成長。羅馬就是這樣造成的。最高主管,如果抱著學習心態,鼓勵勇於任事者,並肯定其成長,結果會是雙贏的。兩百多個問題,一一指定出擔當者,是必要的努力,否則只是空談。若無專人與團隊,只是怪罪部門,勢必停滯不前。
事情是人做的,而人因為思想而行動。所以,認知發覺問題是好事,解決問題是樂事,則整體氣氛會轉成自動自發。說得現實一點,能解決跨部門困難問題的人,跳巢時必然更有價值。不是嗎?
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
事實導向,Fact Based
個性決定命運,公司領導人的個性與習慣也決定了公司的命運。
個性,也可以說是一種習慣性的反應傾向,例如審慎,衝動,悲觀,樂觀,信任或懷疑等等。我檢視自己養成的傾向,概略如下:
寧簡單,不取複雜。
寧直接,避免間接。
寧溝通,避免猜疑。
寧衝突,不自鬱悶。(衝突也是一種溝通啊,不是嗎?)
想清楚目的,再決定手段。
效益與效率,Effectiveness vs. Efficiency. 80/20 Rule.
溝通在避免誤解,始於傾聽;心談建立信任。
公是公,私是私。
不掉球,不接不該接的球。
合作,好過單打。
雙贏。
該認錯,就認錯。
決策,誰決定誰扛責任。權責必對等。
多做承諾,少被(去)壓迫。
謀定而後動,不為動而動。
除掉或修正不必要的程序或規定。
偶而誰都會摸個魚,該休假,就休假去。休不得的,有問題。
談談最重要的,以事實為基礎。英文如 Fact Based, Reality Check and/or Open Minded.
有個客戶的工程師,以前在海豹部隊,打過波灣戰爭,是音響專家。我請他演講,Q&A時,我問他,老美所謂 Open Minded,是甚麼意思? 他不假思索地說,Fact Based,以事實為基礎。我越想越有道理,就引用至今。
用反證法,甚麼是不 Open Minded? 大致就是固執己見,甚至昧於現實。也就是,不面對事實或現實。不基於事實,就是基於想像,臆測,偏見,隱藏,欺騙,自欺,或是恐懼。
我剛去統寶時,各部門都抱怨產品開發延遲,且品質不良。我問專案經理的頭,這個老外說,其實情況不錯。專案檢討會議,每個PM只報告前三個問題。我問一共多少問題,回答說,就三個。真是大白天見鬼了。真正產品的問題,沒人知道,出現幾個就解幾個。大家都有得忙,但是白忙瞎忙。這是典型的昧於事實,自我感覺良好。我後來開除了那個堅持沒問題的頭,建立產品問題資料庫,也建立設計品管團隊。將問題攤在陽光下,依影響,急迫與困難度設優先次序,加以解決。不面對事實的人,就是最大的問題。
有一次我聽兩個工程師在吵架,硬體的堅持是軟體的問題,軟體的堅持是硬體的問體,都有道理,但都是猜測。我要求 No Guess, But Assume。不可猜測,但可假設。將假設列出,再以量測來驗證假設,以事實為基礎來解問題,才不會下錯對策。
業務接單,常常一開始都說得天花亂墜,開案之後,人力物力都投資下去,情況改變時,有時不敢面對事實,調整計畫,甚至取消。反而找一堆藉口,怪罪他人。這時,老闆的洞察力就很重要,公司有代罪羔羊,只適合開牧場,賣羊奶。
老闆自己做決策,例如投資,採購廠房,設備,也會犯錯。老闆若能面對事實,坦承錯誤,則團隊也將效法,敢於認錯。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。沒犯過錯的,要嘛沒做事,要嘛沒肩膀。
新創公司,99%現實都會與預測不同。面對現實,能屈能伸的,或許還能活下去。反之,或善意結束,或惡性倒閉。
公司併購,也需要 DD Due Diligence,最終審查,其實也是事實驗證。事實是誠信的基礎。有時在 DD時,發現庫存過多,廢料,壞帳,甚至假帳。此時必須考慮就此退出。因為,發現的,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。沒必要給自己折騰。
事實可以說得婉轉,但是必須面對。這是需要耐心與勇氣的。不敢面對事實,都是基於恐懼。-而恐懼來自私心。
我們個人在升遷時,也可能自覺並不適任,還沒有準備好,這很正常。我們可以面對事實,趕快學習,惡補,請教,求救。反之,硬著頭皮硬坳硬幹,最後被撤換下來,就蠻悲劇的。
總之,公司運作不基於事實,就是或多或少的詐騙集團。有人欺人,有人自欺。我會把 Fact Based,放在公司特質的第一位。
個性,也可以說是一種習慣性的反應傾向,例如審慎,衝動,悲觀,樂觀,信任或懷疑等等。我檢視自己養成的傾向,概略如下:
寧簡單,不取複雜。
寧直接,避免間接。
寧溝通,避免猜疑。
寧衝突,不自鬱悶。(衝突也是一種溝通啊,不是嗎?)
想清楚目的,再決定手段。
效益與效率,Effectiveness vs. Efficiency. 80/20 Rule.
溝通在避免誤解,始於傾聽;心談建立信任。
公是公,私是私。
不掉球,不接不該接的球。
合作,好過單打。
雙贏。
該認錯,就認錯。
決策,誰決定誰扛責任。權責必對等。
多做承諾,少被(去)壓迫。
謀定而後動,不為動而動。
除掉或修正不必要的程序或規定。
偶而誰都會摸個魚,該休假,就休假去。休不得的,有問題。
談談最重要的,以事實為基礎。英文如 Fact Based, Reality Check and/or Open Minded.
有個客戶的工程師,以前在海豹部隊,打過波灣戰爭,是音響專家。我請他演講,Q&A時,我問他,老美所謂 Open Minded,是甚麼意思? 他不假思索地說,Fact Based,以事實為基礎。我越想越有道理,就引用至今。
用反證法,甚麼是不 Open Minded? 大致就是固執己見,甚至昧於現實。也就是,不面對事實或現實。不基於事實,就是基於想像,臆測,偏見,隱藏,欺騙,自欺,或是恐懼。
我剛去統寶時,各部門都抱怨產品開發延遲,且品質不良。我問專案經理的頭,這個老外說,其實情況不錯。專案檢討會議,每個PM只報告前三個問題。我問一共多少問題,回答說,就三個。真是大白天見鬼了。真正產品的問題,沒人知道,出現幾個就解幾個。大家都有得忙,但是白忙瞎忙。這是典型的昧於事實,自我感覺良好。我後來開除了那個堅持沒問題的頭,建立產品問題資料庫,也建立設計品管團隊。將問題攤在陽光下,依影響,急迫與困難度設優先次序,加以解決。不面對事實的人,就是最大的問題。
有一次我聽兩個工程師在吵架,硬體的堅持是軟體的問題,軟體的堅持是硬體的問體,都有道理,但都是猜測。我要求 No Guess, But Assume。不可猜測,但可假設。將假設列出,再以量測來驗證假設,以事實為基礎來解問題,才不會下錯對策。
業務接單,常常一開始都說得天花亂墜,開案之後,人力物力都投資下去,情況改變時,有時不敢面對事實,調整計畫,甚至取消。反而找一堆藉口,怪罪他人。這時,老闆的洞察力就很重要,公司有代罪羔羊,只適合開牧場,賣羊奶。
老闆自己做決策,例如投資,採購廠房,設備,也會犯錯。老闆若能面對事實,坦承錯誤,則團隊也將效法,敢於認錯。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。沒犯過錯的,要嘛沒做事,要嘛沒肩膀。
新創公司,99%現實都會與預測不同。面對現實,能屈能伸的,或許還能活下去。反之,或善意結束,或惡性倒閉。
公司併購,也需要 DD Due Diligence,最終審查,其實也是事實驗證。事實是誠信的基礎。有時在 DD時,發現庫存過多,廢料,壞帳,甚至假帳。此時必須考慮就此退出。因為,發現的,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。沒必要給自己折騰。
事實可以說得婉轉,但是必須面對。這是需要耐心與勇氣的。不敢面對事實,都是基於恐懼。-而恐懼來自私心。
我們個人在升遷時,也可能自覺並不適任,還沒有準備好,這很正常。我們可以面對事實,趕快學習,惡補,請教,求救。反之,硬著頭皮硬坳硬幹,最後被撤換下來,就蠻悲劇的。
總之,公司運作不基於事實,就是或多或少的詐騙集團。有人欺人,有人自欺。我會把 Fact Based,放在公司特質的第一位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