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變,文謅謅地說,就是領導變革。書上講的都沒錯,但是總有一堆困難,不想去面對。一但發起改革,就是趟孤獨的旅程,老闆遠觀,員工狐疑,同事保持距離,客戶不解,直到略有成果,才有點支持。
所以沒有迫切感,不要發動改變,否則最先放棄的是自己。
其次,要改變,要明確思考目標,給自己設定小小成功的驗證點,強化自信,也自我鼓勵。領導改變,本來就是強者的事,弱者只能等著被改變。
改變需要老闆的支持,至少是不反對,給予一段時間不干預,否則必然因為反對的聲音,而率先拆你的台。有了老闆支持之後,開始探訪員工與同事間,哪些理念相同,又願意起而行,一般是受不了現狀,也不得不改變的。再區分哪些人是中立的,騎牆的,或堅固反抗的。一般來說,願意初期加入的,5 %即可,10%必成。騎牆,中立,無感,跟屁,都沒關係。堅固反抗的,要嘛排除,要嘛隔離,要嘛安撫,不可令其壞事。
改變不是找人開刀,沒事找事,搞權力鬥爭,但是,必須運用權力與影響力。為了正大目標的改革,說得出口,可以揭竿揚旗,可以公開倡導。為了私人目的的改變,就啟人疑竇,偷偷摸摸,不足為訓。
改革不能半途而廢,必須謀定而後動。重要的事: 設定目標與策略。目標是階段性的成果,也是最終結果之前的檢驗點。目標不必是 KPI或具體數字,可以是氣氛,感受,信心等等。方法與策略上,是量變(多說多試)引發質變(默契文化);以目標而言,常是先質變(氛圍改變),而後量變 (績效改變)。
我快速地將幾個階段的改變: 議題Q,目標G與策略S記述如下。原理簡單,一切不難,地表上決心最難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誰願意去改變? 除了迫切的急迫感,再加一個"我願意"的心態。
1995-2001: 快速成長期:
1. Q: 員工責任感不足,G:讓大家分擔責任,S:運用溝通,協商與授權,讓員工承諾。
2. Q: 研發DFX設計考慮不足,G: 設定研發使命 On Time,On Quality, On Cost,S: 宣導,示範,要求,承諾。
3. Q: 業務成長而人力不足,G:滿足客戶不同需求,鞏固核心技術,S:成立研發客戶專案群CG,與共同技術CE。
4. Q: 擴張後主管責任過度集中,難以當責,G: 分擔責任,分享權力,S: 設立產品協理LD,與設計經理DM,以分擔處長與部門主管之責任。
5. Q: 員工自然成長太慢,G: 加速歷練,考核。S: 設立職務Role職等Rank雙軌制,以PRE準職務擔當來練習新職務。
6: Q: 產品整合協調繁複,技術挑戰巨大,G: 適才適所,S:設立LD能夠技術整合的產品協理,與PM專業專案經理並行。並以TTL(技術領導)協助LD,也讓DM可以練習技術整合而後成長。
7: Q: 主管責任巨大,但有責無權,G: 權責相符,S:監督,分享並下放權力給各級主管,並讓部門與專案主管共享權力與責任。並設立研發人事小組,以矩陣評估績效。
8. Q: 產品量產後仍需持續負責,G: 專注,精煉,S: 設立量產維護團隊,專注,並精熟量產後工程變更與技術支援。
9. Q: 研發投入卻有時功虧一簣,G: 絕不白做,S:負責到底,推動By Phase Ownership,負全責直到量產開始,專案團隊擴充至督導核心團隊(研發,採購,品管,製造)。
10. Q: 專案增加,不良產品上線後問題太多,G: 各步驟品質踏實,量產交接清楚,S: 尊重並完全支持設計品管團隊 DQA,問題透明化並管理進度,新產品量產交接嚴肅並且留下紀錄。
看來無聊,但每件事推動到徹底,都不容易。之後,我去PMCC行動通訊事業部,與統寶光電,也都面臨不同的難題,容後再敘。總之,領導管理的重點,就是在解決問題。
看到問題,再從問題中看到機會,也能找到改變的策略與方向,是一回事。我想再談一談,改變,或領導變革的心態。原則上,再好的計劃,也要識時務調整。整個變革的關鍵因素,就是雙贏。讓團隊有信心,願意加入,承諾改變,靠得是溝通,而不是聖旨,或個人決心。在推行改變中,溝通無比重要,要確認雙方沒有誤會,沒有被中間傳話者耽誤。若是遇到抗拒,不是生氣,而是傾聽,"為什麼不同意呢"? 可以事緩則圓,可以改變一點步驟或順序。只有參與者充分理解,同意也願意時,改革才會成功。若以權威推行的捷徑,可能只是被敷衍,或是應付而已。
我在統寶,推行設計問題管理系統(DIMS)時,就遇到溝通不足,團隊尚未準備好,但是專案處長執意推行,只好由我來喊停。經過更多的試用,修改,說明之後,才局部試用,有成效之後,才全面適用。時間除非萬分急迫,否則盡量利用時間,逐步導入。否則,上架又下架,改革就如兒戲。
我們推行量產交接系統(FPS SIGN OFF),讓工廠可以,也必須充分檢視產品問題,再討論是否同意量產。這個否決權,是一把雙面刃,因為權力伴隨責任,反對必須有理(還好公司內是如此)。從數位相機,智慧手機團隊運作順利之後,要導入車用電子時,車用電子業務甚至研發團隊原本反對,工廠也不願意改變。以往是,業務研發搞定客戶後,客戶同意,工廠就必須生產。走走停停,乃是常態。"客戶"經常是公司內的假聖旨,真藉口。工廠高興可以不扛責任,業務研發高興工廠很聽話。我慢慢跟大家溝通,包括下屬的研發團隊,我也不壓迫他們。好處說清楚之後,我要求試行一兩個專案,因為有"簽字",工廠與品管不敢漫不經心;因為問題與討論紀錄一律公開,反對意見可以完全就事論事。團隊發現運作良好,權責更清楚,就樂於運用。從來,改革都是雙贏的,至少對公司與大多數人而言。
在公司裡,老化是一個大問題。原有的制度,資深就是本錢。有空缺就讓資深的補上。如此,資深人員很有可能成為瓶頸,除非一直與時俱進,才能領導年輕但有才能的屬下,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。有的人嫻熟某些才能,難以再進一步。例如說,某個領域的專家,卻難成為跨領域整合的領導者,因為溝通領導力不夠。我們的對策,就是說明職務中,職等的天花板。例如,設計主任的屋頂,就是襄理。若要升副理,經理,就要擔負設計經理的責任。相對的,職務的代理歷練,如課長去代理設計經理,也讓年輕同仁得以"越級"歷練。這樣的變革,對某些老同事是一個限制,但是對公司是必要的。我們充分溝通,也會表揚資深的同仁,使資深同仁的穩定,不成為公司老化的瓶頸。
改革的關鍵技能,就是溝通。關鍵心態,就是雙贏。關鍵態度,就是務實。走錯路,就停下來,看清楚,別跳下去。
(若狀況處於同職級的人) 要推行一件事情時,問對方為什麼都不願意執行,可對方明確表達我不去處理也沒差。即便耐著性子配合、給時間等待,溝通後對方就是不願意動....這時候該拿同事怎麼辦呢?
回覆刪除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,可改變不了別人的心態
那就要找真正的利益相關者,改變是公事?或私事? 改善流程也是改善整體效益。
回覆刪除一般改革不成,公司一攤死水,原因有二: 大老闆得過且過,事不關己。高階主管各擁山頭。只顧自己利益。絕對上行下效。
我的解法是,若不跳槽,總得解決,老闆鄉愿,利用客戶,客戶比老闆更大。
有興趣可以看 http://stevekung3668.blogspot.tw/2015/05/blog-post_28.html。
巨浪之後,才有一點坦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