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時候,曾經抱怨過幾次不公平,也許是對父母,也許是對師長。總是沒甚麼效果,頂多安撫你幾句。至少對父母而言,手心手背都是肉,父母辛苦,資源不足時,沒甚麼好抱怨的。
工作初期,會覺得不公平。覺得部門待遇不同,覺得老闆偏袒,出事只找研發來扛。換工作後,又發現公司對新人,或新部門,新主管並不公平,但是,我並不抱怨。
因為,抱怨不公平,無濟於事。
如果是誤會,我會去找主管溝通,可以扳平一點待遇,避免下次再被坑。如果是薪資,獎金,老闆心中自有一把尺,可以勇敢地去找主管溝通,了解他的邏輯與標準,作為改善的參考。反之,如果老闆故意偏心,要嘛忍一時以待時機,要嘛接受,要嘛另擇良木而棲。公開聚眾抱怨,離被開除不遠。
但是一般人迴避溝通,因為害怕真相。真相是,自己真的不夠好,或是老闆就是有成見,偏心。前者令人難受,後者令人絕望。反之,前者是改善的機會,後者是決斷的動力。原則上,溝通是正道。
溝通必須以請教的態度,而非質疑或興師問罪。若是已夠誠懇,但對方遮遮掩掩,則可以假設對方心虛且偏心。不妨再多觀察,確認後,就可決斷。
面對偏心,可以走人,也可以贏回其偏心或改變成見,或許更加努力,或許加入其"陣營",打球送禮,巴結討好,甚至分佣抽成,看個人的"界線"在哪裡。近墨者黑,一切自做自受。
所以我不抱怨不公平。但是,我也得面對屬下的抱怨。通常,我會找他來溝通,告訴屬下缺點或不足之處,也不容易,何況是"比較"時。他可能會怒上加怒,也可能會覺得偏心。做為主管,我必須格外有誠意與耐心來說明。若失去員工的信任,我就失去了這個人才。天知道,人才不是沒有缺點,但有的人才,特別自負。
有的新單位,自然會被老單位圍攻,因為"他們不懂"。身為最高主管,就要對外稍加呵護,對內激勵自強。我們必須告訴公司同仁,培養新單位的能力與運作默契,大家都有責任。
談談公平,論待遇,市場有行情,非關績效,而由供需決定。論當責,確實有一種狀況,叫做"一皮無難事",或"無才便是德"。有的單位,裝傻或賣乖就能逃過指責。老闆總是要求有能力的人出面解決,甚至還會罵兩聲加菜。當問題解決者不是不好,問題就是機會,還蠻加值的。但是沒人喜歡被罵,甚至被刁,被栽贓。有的老闆不是偏心,而是慣性,顢頇,或愚笨。想掩護討好舊人(Old Body),新人再換就有。重視愚忠的老闆,比較會偏心。殊不知,資深員工中有兩種例外,一是吃貨,不做不錯,吃定公司; 一是人球,各部門間被踢來踢去,卻成元老。
講到這裡,我很記得,老闆當大家面問品管處長,產品出貨後有品質問題,是誰的責任? 品管處長答曰:"報告,出貨後,一概品管承擔"。一言定江山。此後大家戰戰兢兢,出貨前劇烈衝突,出貨後提心吊膽。公司裡沒有倒楣鬼,關公過五關,必得斬六將。相對今天的三星Note 7慘狀,何以致之? 看其後續檢討,才會知道三星是一場太陽戲,或是個打不死的好漢。
我心中的忠,就是"盡己之謂忠"。盡心盡力,不論短長。剛踏入社會時,我的學長許展昌帶我一個月,他就出國深造了。我問他,你只做一年,不是很可惜? 他說,有人好好做一年,比人賴十年還好。這句話影響我很深。之後,我很討厭貌似忠心,卻納涼打混者。因為我從工程師一路上來,倒見到一些。那些無才是德的單位主管,背後的聰明伶俐我也清楚。總之,我用人會看能力與心態,緣盡離開絕不惡言;三進三出,倒也無妨。在任時,別打混,離開時,別留爛攤子就好。
林書豪偶而會抱怨不公平,但比他實際受到的巨大歧視與偏見相比,他是自立自強的。跆拳運動場上,你遇到K籍裁判不公時,只能努力 KO對方,抱怨不公平,一點也沒有用。事實上,常抱怨不公平者,算是被害者思考,也是弱者思考。不如靜下來,反省自己,前去溝通,打贏,而後離開。
越知道全貌,越知道人生難以公平。但是,有時確實是自己的缺點盲點,有時是社會的本貌。改善自己,離開另覓,或是接受遊戲規則,從中再起。就如有時客戶也會不公平,你再辛苦努力,表現卓越,他還是轉單;或許因為你沒陪他打球喝酒泡夜店,或是沒給好處。別為了爭一口氣,賣了公司,或是出賣了自己就是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