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

多, 亂,通

這是我的人生自處之道。

上大學時,因為沒有出國深造的計畫,感覺離就業的距離不遠。究竟,日後做甚麼工作? 有甚麼專長? 往後能有甚麼出息? 十八歲的我都難以想像。

大一,大二都是基礎課程,國文,英文,數學,物理,化學等等,穿插電子學,電路學與程式語言,實在不知未來何去何從。大三展開了電機電力,計算機概論,電磁學,通訊網路,控制等等,我還是不知道,未來要靠甚麼吃飯。開個玩笑,家裡錄音機壞了,我只能用螺絲起子打開機器,用乾布擦一擦內部,就是我的本事了。

大三下,機緣到了,與同學修數位電路實驗,同學退選,我剩下自己一人一組。硬著頭皮修下去,買個套件焊接組裝個POP 80微電腦,我訂了一個主題,設計一個介面卡,將它接上電視機,完成後,還有時間,就寫個小精靈程式在電視上玩,程式錄在錄音帶裡。沒事又寫了幾個簡單好玩的遊戲,都是用機器(組合)語言寫的。學期末,得到95分,信心大增。

到了大四,不顧爸媽的期望,我不考研究所,反而修專題,與同學泡在實驗室裡,跟隨自己的興趣,常常熬夜到清晨才回寢室睡覺,相關的課程,如作業系統等等,也自學得津津有味。當兵兩年在金門與嘉義服役,退伍後,第一個工作,就是設計顯示介面卡。

在選擇很多,很紛亂的時候,只要繼續努力,做能做得最好的事,就會有通路往前。

一開始工作,我加速學習,感覺第一個月就學得很多,主管問我時,我信心滿滿。第一個設計,上線良率只有20%, 試產做出一堆不良品等著我修理,我於是學會各種變異,電壓,電流,時序,等等。我原本學習的理論,在腦海中被實際狀況衝擊得亂七八糟,矛盾紛亂,主管再問我時,我只好含蓄地回答: 腦筋亂亂的,因為常常想不通。過了一段時間之後,有一天,我突然想通了,顯示介面卡,從開機通電時脈開始震盪,一步一步,到顯示信號傳到電視機,我變得完全清楚明白。

我終於了解,必須經過多,忍過亂,才會通。之後,我在學習新東西時,如果沒有"亂",我知道那離"通"還很遠,應該只是"多"的階段。沒有矛盾,不會有真正的理解。沒有困惑,不會有真正的心安。

混亂,依然是痛苦的,但是因為知道"想通"就不遠了,我忍受,我也等待,讓整合漸漸發生。因為想通,是一塊塊堅固的基石,值得追求。

如今我退休了,但是,興趣驅使我在哲學,心理學與宗教之間探索,我開始覺得紛亂,覺得繽紛燦爛,我準備迎接不知要多久的矛盾與困擾,期待有一天,我心中有一個新的想通之後,可以扎扎實實地過好每一天。

驀然回首,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。也許我見山又會是山,見水又會是水;但是,唯有面對自己的懷疑,好奇,想像,思考,我才會確認自己的所知與所見。這條路,得自己走。可以學習,不能跟隨他人。我隨著心,往沒有足跡之處,走去。


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

令人討厭

我們可以想像,有錢人奢侈令人討厭,權貴霸氣橫行令人討厭,或是冷漠臭臉令人討厭,那麼,聰明地令人討厭呢?

受師長的疼愛,做親人的驕傲,一路名列前茅,過關斬將,在畢業之後踏入社會,有許多人卻自此不得志,為什麼?

所謂"台大人的十字架",常常是"聰明反被聰明誤"。聰明當然是天賦,但計算聰明絕非處世智慧,聰明可能是財富,也可能只是刀劍的鋒芒。

鋒利刀劍是工具,卻不是人生的目的。事業成功,生活和樂,都在於與人相處。社會與學校如此不同,學歷代表潛力,工作兩年之後,已經沒有潛力,只顯示實力。

天之驕子,踏入社會,如自雲端,踏上土地。我只有幾點奉勸: 實做,平等,證明,謙虛

不意外地,我也被別人討厭過,那是因為我糾正員工時,沒有考慮到他的感受,菜根譚說:"責人之過,毋太嚴,當思其堪受",我至今仍在學習這句話。所幸我家無恆產又早婚,大學畢業就必須努力工作賺錢養家,念研究所時半工半讀還兼差,我算是實做的人。

我在仁寶時,學會了平等與證明。有些公司把研發當作寶貝,有特殊待遇,我卻不以為然。我帶領研發初期,常覺得工廠刁難,品管挑剔,採購不配合,業務找麻煩而心煩意亂。偏偏,筆記型電腦唯有團隊合作才能成功,毫無其他巧門。公司不把研發當寶,也是好事。我自己暗暗決定,不要面子,只要裡子。裡子就是產品成功之後,公司待遇與獎金,必須反映市場價值。不要面子,就是不要特權,不要虛榮,平等合作。假如沒有其他部門,研發無法成事。有一個同事,也是學弟,他認為開個設計公司(Design House)即可,不必受制於他人,後來證明並無生路。一旦認同所有單位的價值之後,就能夠心甘情願的合作。

產品開發到量產時,任何瑕疵,都會變成大問題,即 Massive Failure. 辛苦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之後,開始試產,更多問題被發現,常常打亂原定的銷售計畫,也經常在大會議中被嚴厲檢討。有一個同事,也是學弟,非常受不了工廠工程主管的質問態度,常常吵架,終於忍不住提出辭職。我告訴他,職場就是真功夫,被質問,被懷疑,被挑戰,是不能鬥氣或動氣的,有能力,證明解決問題就是。Prove it! 隨著心態一改,被質問時,他就不再動怒了。

最後是謙虛,成功不可獨攬。既是團隊合作,專案成功時更要感謝隊友。所謂稻穗越飽滿,腰彎的越低。視客戶,員工,老闆,隊友,廠商都是貴人,則貴人源源不絕,天助人助。

若因身分被討厭,那是委屈,只能忍耐。若因行為高傲而被討厭,無論財富,權勢或聰明過人,應該要反躬自省。若因堅持做對的事,不同流合汙,而被討厭,那就接受這個孤獨吧。
我們不必討好別人,但是絕不該因高傲而傷人,易經說"亢龍有悔",最高點之後就是下坡。我曾在公司最得意之時,勸老闆"滿招損,謙受益"。在易經中,所有卦象都有吉凶損益,只有"謙卦",是最吉祥,最無害的。

聰明優秀的畢業生,職場上卻不得志,實為可惜。我只希望年輕一輩,珍惜天賦,收好鋒銳工具,與人為善。實實在在做事,平等待人,接受挑戰證明實力,保持謙虛,必對社會有更大貢獻。


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

溝通在於練習

我在退休後回顧,近三十年工作生涯的核心,其實在於溝通。演講,討論,檢討,激勵,協商,面談,有效的溝通幫助我解決問題。然而,三十歲之前,直爽卻無效的溝通,反而成了我在工作上的問題。

溝通是可以學習的,但只有不斷的練習與領悟才行。

我認為,溝通有三個因素,同頻,就是同理,尊重對方的立場;溝通的能量就是合適的態度,最後是簡明清楚的訊息。溝通的四個步驟,是傾聽,感受,自覺,與表達。

溝通前需要認知雙方的差異,也探討自己在溝通時的成見,使得雙方很可能會進入自動化反應,如吵架,冷漠,而讓溝通的努力失敗。要先改變自己的認知,願意努力做更有效的溝通,以新的角度,尊重並接受差異的存在。如同工程師在搭建吊橋之前,能先測量雙方之間鴻溝的距離與落差。

開始溝通時,傾聽是第一步,專注地聆聽,給予對方的尊重是巨大的。其次,是感受他的感受,唯有感受,才是完整的接收,與接受。不評斷,不打斷,不轉話題,不給建議,看著對方,心裡陪他走一段路。

接下來的自覺,是整理自己的感受。我們其實對自己身體或心理的感受,不見得真實敏銳。我們會忍耐甚至忽視身體的不適,也會隱藏,偽裝,忽略甚至疑惑心裡真正的感覺。我們會因為缺乏自信,慚愧,而不敢對自己覺得開心。我們會因為恐懼,無力,而不敢憤怒。我們因為畏懼批評,而不敢悲傷。因為在意別人的觀感,我們把自己藏得很好。

真實的溝通,必須覺察自己真實的感覺。那才不是表面話,官方說法。我們可以在心理自我對話: 例如我覺得我很憤怒。第一個我,是寬容,接受,友愛的。第二個我,是有情緒,有感覺的我。

表達是需要學習的,表達憤怒,可以清楚的說"我覺得很憤怒",而不是被憤怒操縱得臉紅脖子粗。有效的表達,是感受與自覺之後,思考訊息,再考慮對方的感受而表達。表達的重點,是本意。我常在演講之前散步,思索不論五分鐘,或兩個小時,我要傳達的本意是甚麼? 我要想像聽者的感受,也覺察自己的感受,用重點的句子來表述我的本意。討論時,我會短暫的思考不語,快速地找出本意,而非反應。面談時,就要運用停頓,喝茶,來整理聽到,感受到,覺察到與想表達的本意。

本意中,可以表達我們接收到的感受,讓對方得到被理解的感受。我們的訊息,帶著適當的自我感受,是真誠的表現。如此,對方也能回報更真誠的訊息。在溝通中,我們不能指望對方的表現,但是通常我們的真誠,能得到真誠的回應。在表達我們感受之時,可以稍微解釋為何如此,幫助對方同理我們。

當下真誠地表達感受,與評斷或批評不同。批評,評斷在於比較他人,或外在標準與價值。我們批評一個流浪漢,因為他不像一般人那麼自食其力,但或許他是在巨變之後一時的放空。不夠了解的,我們不必急於批評。反之,孩子考試成績不好,我們充分了解之後,也許我們會覺得不捨而安慰他,或因為他的輕忽而嚴肅責備。

我知道自己絕不是溝通大師,我是願意努力探討與學習溝通的人,日後,我還有朋友,家人,女婿,媳婦,親家,晚輩要溝通。我願意明白他人的本意,也適當表達自己的本意。

溝通或許可以訓練,但是更重要的,是不斷地練習與反省。在學習團體中,討論並經由真誠回饋而修正。




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

辭職的決定

我第一次辭職,是在工作兩年後,加入新創業的公司(倫飛),那是一個簡單的決定。

五年後離開倫飛,就不是個簡單的決定了。我想離開的念頭,存在很久,原因也不單純只是因為薪水或職位。原則上,我追求一個能進入核心的事業。為了避免做出衝動,不周全的決定,我寫下一個決策矩陣,包含: 我有,我求,我去,我留。

"去,留"指的是現有環境的缺點或優點,不可一怒之下,眼中只見缺點。
"我有"指的是我具備的條件,"我求"是我追求的重點。

我決定追求成長與擴展視野,所以我離開並加入美商德州儀器。

八個月後,我追求的是一個能進入核心的舞台,於是我離開而加入仁寶,在草創時期,辛苦而盡情地發揮。

十年之後,我離開NB而加入手機團隊,七年之後,我又選擇加入統寶,都是因為我的追求。直到我退休,其實都是因為追求新的目標而決定。

在"我求"的背後,其實是"我有"的支持。我有技術在先,有管理領導經驗在後;在追求目標時,要充實自己具備的學識技能,經驗領悟。

不努力充實所有,而只是夢想追求,目標越來越遠,那就難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