團隊的成員決定公司的能力,團隊的結合,不論組織,流程,或是專案的執行會議,溝通,決策等,決定其效率。能力乘以效率,還不等於結果或效果。其間,還有一個團隊意願因素,或稱士氣,或簡稱心。
意願,來自需求的滿足。如同一個人,基本需求是安全,溫飽,關心與尊重,許多人在這樣的環境,可以待一輩子。有的人追求成長與存在,則在知識,藝術,成就,慈善或心靈超越上孜孜不倦,內心的驅動力,會不斷地找尋與投入。
團隊如同一個人,基本需求是維繫一個團隊的基礎。當團隊過度內部競爭內耗,關係緊繃,甚至同仁間,主管對員工常以粗口相待,失去尊重時,這公司樓塌不遠。但是,危機也在團隊雖穩,卻無前進動力之時,也就是說,缺乏成就感。
不斷衝業務,不就是要滿足團隊成就感嗎?其實團隊需要設立挑戰的目標,以及參與。目標何其重要!挑戰的目標,更能促使團隊提昇。員工一般不會超越主管設定的目標,低度期望固然好混,賢者不取,因為優秀人才不願庸庸碌碌。有挑戰性的目標,要符合SMART的原則,即具體 Specific,可衡量 Measurable,可行 Achievable,相關 Related,與時效性 Timely。
設立挑戰性的目標,是團隊的需求。關鍵是在與團隊的溝通,讓團隊參與討論,接受而後承諾,才會形成團隊的目標。沒有參與,目標不會成為團隊的承諾。沒有溝通,就沒有參與。溝通有許多形式,公開信是一種說明,但是不夠。開一個大會,能夠說明的更好,也許可以得到一點回饋,還是不夠。策略會議是促進參與,設立目標的最好機制。
策略會議是公司的最高解決問題的機制,在開會之前,老闆必須胸有成竹。心裡想著有哪些主要的問題,這些問題代表哪些機會,機會成了目標,有了目標就可以成立工作小組,而後產生策略方向與做法。策略會議就是開會討論問題,機會,目標,方向還有設立小組的最好機會。
執行檢討的會議或可授權,執行的成效也可由許多數字資訊加以檢視,但策略的參與及溝通,必須主管親力親為,說明,傾聽,釐清,決策,解惑,最後得到承諾。經由參與,設立目標,才會得到團隊自主的行動力。團隊會依據設立的目標自我驅動,而不是被驅動。
老闆或許來自業務,卻不是業務。不可沈溺在自己最喜歡或最擅長的事物,需要讓這個團隊動起來。講的淺顯明白,就是不能只挑簡單的工作做,要去做最難的工作,就是帶動團隊面對問題,設定目標,充分參與。優秀的人才希望充分的參與,團隊需要參與溝通才會願意承諾,所有人都需要挑戰的目標。開好策略會議,是老闆連結內外,最需要投入的心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