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月11日 星期三

企業準則

前一篇我提到企業文化,那是人心的依歸。至於行為的準則,有兩條:
一。滿足客戶的需求。
二。前製程滿足後製程的需求。

在公司申請ISO認證時,我們提出的所謂品質政策,就是這兩條。這也是老早就存在於金仁寶體系,老實說,前者有點銅臭味,後者則是製造導向。都是老掉牙的口號。

我內心嘗試抗拒了一陣子,"我上了賊船嗎?" 上有客戶,前有業務,旁有採購,後有製造,全程又有品保虎視眈眈,難道產品研發只能做牛做馬,任勞任怨? 但是衡量過去的經驗,"能不這樣嗎?" 企業要成功,還有別的路嗎? 我說服了自己,要從憤青,便成為青(有為青年),需要取捨。捨下小我,取其大我。

於是,我拿著這塊生鏽的匾額,用桐油擦個光亮,掛在我的門前。(這是比喻)。這兩個準則,萬分好用,團隊合作中,客戶是最大的共同目標。業務未必就代表客戶,我們對客戶有短期承諾,更有中長期的信用與利益。滿足客戶需求的前提是,符合公司的利益。所以商道,是誠信而盈利的。從開案審查,我們不輕諾,不唯命是從,謹慎運用公司的稀少資源,投入而承諾。專案進行中,發生任何部門衝突,"滿足客戶需求"是最後的判斷標準,也是團隊互信的凝聚力。兩個更昇華的工作動力,Ownership (擁有感) 與 Commitment (承諾),在團隊成員心中,基於這個信念,也冉冉升起。而 Escalation (往上舉報),這種專業而成熟的技巧,也在滿足客戶的需求下,被激發出來。

第二個準則,我深有感觸。原則上,流程前後是有心結的。業務拜訪客戶,好不容易拿到訂單,誰不希望有一個聽話的研發團隊? 研發單位嘔心瀝血,誰不希望製造單位稍微體諒,迎接大量生產? 製造單位辛苦萬分,誰不希望出貨時品保可以高抬貴手? 老實說,業務看研發是書呆子,怪咖;研發自視甚高,看業務是喝酒吃飯的花花公子,看製造是黑手老粗,看品保是挑毛病的惡婆婆。So What? 有的公司獨尊研發,好的業務另有高就,工廠認命量產,品保自廢武功,結果產品量產不順,品質落漆,客戶跳腳。公司裡有誰得到了甚麼? 虛假的自尊與驕傲,只是稚氣未脫的毛躁。

曾經有一個學弟開發產品時,被工廠與品管找問題挑戰得受不了,向我辭職。我說了句真心話給他,"你行,就解決問題,證明給他們看,Prove It!"  在商場上,學歷是員工的虛榮,同事的箭靶。以公司流程而言,越往後走,影響與衝擊越巨大。業務的幾頓飯局與會議,接著是研發團隊數百人月的投入,百千樣品的開發,之後是幾十萬台的備料,製造,出貨,銷售與售後服務。如果產出一個不好的產品,你會希望寧可沒有開發,寧可不製造。所以前製程要積極滿足後製程的要求,而後製程也發展出"Early Engagement" (提前投入)與"Sign Off"(審查簽認),務求無縫接軌。這是歐美日大廠,與少數台廠(如仁寶)做到的。

我領導研發團隊時,講明了"不要面子,只要裡子"。裡子,就是研發人員的市場價值。面子,出門上班時,就留在家裡了。面子是假的,Issue 問題是真的。學歷是假的,實力是真的。

這兩個企業準則,是苦藥。是拴緊公司機器的螺絲釘。我們要求自己之後,也可以要求別人。直到我退休之前,我仍嘮叨地交代研發與其他單位主管夥伴,依法不依人,以此二法則為準。

箇中滋味,言有不足,只能力行而體會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